第A2版:综合新闻

浙江农业风雨兼程

——

  从十届农博会看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本报
记者
金茹
  今天,以“品质、安全、竞争力”为主题的浙江农博会隆重开幕了,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庆贺自己跨入了第十个年头。
  1999年12月,冬意渐浓,新春将至,在喜悦的气氛中,首届浙江农业博览会“呱呱落地”。9年过去了,伴随着浙江农业的发展,省农博会一年比一年红火,一年比一年牵动人心。省农博会成了全省人民翘首期盼的盛事:人们在展会上买到安全放心优质的农产品,企业在展会上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更多的人在展会上感受到了浙江农业巨变带来的欢乐和希望。
  省农博会,是浙江“三农”尽情舞动的大舞台,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浙江现象”。
崛起:农博品牌成就辉煌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艰难的历程,省农博会也不例外。开始几届,因担心来回奔波赶“空集”的企业怎么也提不起参展的热情。为调动企业积极性,承办方提出了参展单位可免费获得一个标准展位、参展农产品免收一切管理费用等诸多优惠措施。意料中的是,贴近市民、特色鲜明的省农博会很快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大受欢迎,几届展会下来,企业尝到了“甜头”,参会也由被动变为主动;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展会的发展势头如此迅猛,每届展会的人流量、成交额都创出新高,省农博会仅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展位也出现了“一席难求”的局面。
  回顾成长之路,省农博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与时代特色紧扣的主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宗旨,各级政府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省内外农业企业提供的优质、安全农产品,是农博会得以年年成功举办的保证。据统计,仅近5年,省级财政投入省农博会的扶持资金就达2200多万元,而展会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省有关领导都要亲自过问、现场指导。每届农博会都体现了浙江农业的时代特色、浙江农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浙江农业企业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鲜明风格。
  虽然是浙江省的农博会,但展会展出的并不仅仅是浙江的农产品,新疆的玫瑰、山西的大枣、内蒙古的奶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2005年起,台湾展团每年都要带着当地最新的农业成果、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的营销理念来到农博会,从此,浙江人见识了莲雾、番石榴,也知道了怎么喝冻顶乌龙茶。
  历久弥新的省农博会不仅成为供求双方买卖农产品的大集市,更为企业开拓视野、找到转型升级突破口创造了良机。人们清楚地记得,为提高浙江蔬菜产业组织水平,中国蔬菜产业交流会在2006年农博会上隆重登场,包括院士在内的20多位国内蔬菜界资深专家为浙江蔬菜企业业主上了深刻的一课。也是那一年,我省在上海农展会上大力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展示活动,吸引3万多上海市民到会参观,2007年参观者超过了10万人次。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农博会,是浙江人民的又一创新。2003年我省试办网上农博会大获成功。随着农民信箱的逐步推进,2007年,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正式启动,互动信息平台使省农博会成了一个集产品、市场、服务、沟通于一体的“永不落幕的展会”。这几年,农民信箱农博会专场嘉宾云集、商贾满堂,人流量、销售量与现实展会难分上下。主办方介绍,5届省农博会共有1万多家企业上网参展,点击数达到313万人次,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达19多亿元。
创新:农业经济好中求快
农博会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农产品,还有企业的理念、发展的规划和创新的思路。可以说,有不少农业企业和它们的产品正是在省农博会上被消费者认识和熟悉的,品牌是在农博会上打响的。
  “冰山上的来客”——雪莲果并没有在媒体做过任何宣传,但在省农博会上一亮相,就顺利“走”入了市民家中。富阳洞桥好味道炒货厂刚起步时只是一家家庭作坊式企业,2004年也只是抱着“走走场”的想法,首次参加省农博会,没想到展会上生意十分红火,“好味道”迅速打响品牌,企业效益越来越好,今年通过了QS产品认证。
  随着省农博会品牌效应的凸现,会展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的作用也不断加强。通过产品推介、品牌宣传和现场评奖等活动,一些企业、合作社的产品在市民和采购商中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为推动品牌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去年的省农博会上,温州的余家粉干摊位前排起了百米长队,销售人员连续几天都没时间吃中饭;绍兴的丁大兴手工年糕,每天向会场运送一大卡车还是卖得天天断货;桐乡的联丰羊肉卖到连货都进不到;建德里叶白莲、临安人长久山核桃、德清清溪花鳖、江山蜂产品等地方知名品牌,每年展会销售额都要超过20万元。
  宁波引发食品公司已连续8届参加省农博会,总经理乐海康告诉记者,虽然每年只有短短四五天时间,但省农博会给企业带来的品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面对面的交流使农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认可,从而提升了企业形象。
  如今,很多企业主已将省农博会这个平台作为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的重要桥梁。消费者反映富春江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罐头口味好,但开启很不方便,公司立即改进工艺,将罐头改为易拉罐。杭州千禧笋厂也通过参加展会,与温州客商洽谈成功引进新的包装方法,每年可节约成本10多万元。
腾飞:明天农业更加美好
  今天的省农博会,已成为省内参展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交易最为活跃的大型展会。每年,省农博会都吸引全省各界的目光。赵洪祝、吕祖善、周国富、夏宝龙、茅临生……省委、省政府领导或参观,或出席开闭幕式,和大家一起感受火爆而热烈的农博氛围。
  省农博会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可以吃的竹碳食品、稻鱼共生的富硒生态鱼、糖尿病人也能吃的米……每年展会上,在满足购买欲的同时,人们不得不一次次感慨浙江农业的创新。这些农产品价值不菲,但依然是消费者的“抢手货”。
  依托省农博会,浙江农业“走出去”上了新台阶。去年省农博会,我省共推出47个“走出去”项目和153个招商引资项目,吸引了吉林、安徽、新疆等10多个省(区、市),共签约17.7亿元。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与新疆于田县政府达成3万亩林果业基地开发项目,签约1.2亿元,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浙江农展馆的1.8万平方米展厅已远远不能满足省内参展商的要求。前来参展的企业和合作社越来越重视品牌及品牌文化的宣传,它们利用农博会这个大展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把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社会理念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在走向名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省农博会这个品牌,让前来赶“大集”的人们放心、安心、称心、欢心。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省农博会必将实现新跨越,浙江农业明天一定更美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