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采桔时节,走进衢江农村,随处可见硕果累累,一片丰收景象。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致力于柑桔品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实现了衢江柑桔产业的大转变、大升级。
标准化改造桔园换新颜
柑桔是衢江区最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柑桔产业的起伏,直接影响到衢江区农民的收入。面对桔农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衢江区提出了提升柑桔品质、打造富民产业的发展思路。2006年以来,衢江区始终把提升柑桔品质作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区主要领导亲自参与、严格把关,并在区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金,用于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并将科技局、水利局、交通局的相关项目纳入柑桔品质提升工程项目中统筹建设。
在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柑桔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推进,实施内容从“三疏一改”等农艺综合措施,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拓市;从重果实品质,到品质安全并重;从增肥到减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橘农节省化肥2500多吨,增收2500余万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来,衢江区柑桔品质提升示范点已从2006年的15个、面积1533.5亩,扩大到2008年16个、面积13454亩。目前,示范点的水利排灌和道路交通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仅2007年,该区就在示范点配套建设了机埠6座、深井2个、蓄水池18个、改建山塘7座,新建输水渠道11640米、管灌桔园1700多亩、滴灌160亩,基本解决了桔园的灌溉问题。同时,完成园区道路建设45400米。这些基础生产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桔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效化生产桔农得实惠
柑桔市场竞争的核心是果实品质,柑桔要实现优质高产离不开标准化的实施。衢江区在实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中,通过制定柑桔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操作手册,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桔农的种植管理技术。目前,“三疏一改”技术、病虫害优化防治技术、无公害柑桔栽培技术、柑桔省力节本增效技术、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柑桔品质提升综合配套技术已在衢江区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各示范点的技术到位率达97%,全区新型实用技术到位率达到65%。新技术的使用,使柑桔品质和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该区6个市级示范点,二级以上果97.5%(其中一级果85%),比全区平均柑桔亩产高7.1%,亩产值达4253.16元;一级以上果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2.8个百分点,预计每亩产值增加1012.89元,6个市级示范点当年直接增收232.96万元。如今,该区有多个示范点、多只产品已通过国家认证。象山红、椪柑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段家示范点、后溪万亩无公害柑桔精品园等各柑桔品质提升工程示范点获得了国家商检局的出口基地备案认证。
通过示范点建设,桔农看到了应用“一提二改三疏四统一”综合配套措施的好处,降低了农药、肥料等生产管理成本,同时还方便了管理,提高了果品质量,桔农真正从柑桔品质提升工程中得到了实惠,从而逐步使桔农中存在的“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实现了“政府工程”向“农民工程”的转变。
社会化服务桔区获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社会化服务方面,衢江桔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经过三年的摸索,示范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成熟,目前全区各示范点大部分都成立了柑桔科技服务队。段家柑桔合作社是衢江区较早开展技术服务的合作社,他们为桔农提供疏树、疏枝压顶等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并提供实时技术跟踪,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配药送药、统一防治管理的“一跟踪四统一”服务。实行统一管理的桔园,每株每年桔树仅收10元的生产管理费用,并签订管理合同,在柑桔成熟后,农户按合同进行验收,达到合同要求的,付足合作社生产管理费用。桔农自行采摘后,愿意出售给柑桔合作社的,按市场价优先收购,由合作社统一商品化处理和统一打品牌销售。这种符合当地实际的柑桔产业化经营模式,受到农民的欢迎。
三年来,在科技服务队的示范带动下,衢江区柑桔新技术全面推开,全区已累计疏移桔树9.5万株,面积4700多亩,疏大枝压顶面积31.5万亩,疏果面积37.5万亩;增施有机肥2.5万余吨,带动农户2.5多户,年增收4974.6万元。疏树、疏枝、疏果、施有机肥比过去分别增长15%、23.7%、2%、20%。
柑桔品质的提升,也使衢江
区打造出了柑桔著名品牌。“一
品红”椪柑跻身“中华名果”
之列,多次荣获国家级、省
级金奖,是浙江省十大名
牌柑桔之一。有品质才有
品牌,正是在柑桔品质
提升工程的推动下,衢
江柑桔产业才实现了今
天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