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丽水市农业龙头企业因受土地“瓶颈”的制约,难以做强做大,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建成,有效解决了丽水市农业龙头企业用地难的问题。
——畜牧业是丽水农业的“短腿”,生猪需要依靠外地调运才能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通过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生态养殖发展战略,不仅有效解决丽水人民吃肉难的问题,而且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用地、污染问题也迎刃而解。
——丽水是欠发达地区,尽管地方财政十分紧张,但对农业扶持力度有增无减。近两年来,对全市农业九大支柱产业出台了扶持政策,实现了“一业一策”。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7.3亿,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增长13%,是撤地设市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
一个个农业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一个个制约农业发展“瓶颈”的破解,一件件影响农民增收的“老大难”问题的解决,都是丽水市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结果。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丽水市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自2005年起,每一位市领导联系一个产业。“新农村新农业惠民工程”连续两年被列入了全市十件大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食用菌产业特别是香菇已基本形成了集产前、产中、产后,融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茶叶产业从“十五”初期全省第六跃居到“十五”期末的全省第三,被誉为浙江最具增长空间的新兴产茶市。蔬菜、水果产业基本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通过几年发展,从依靠外地调运到基本实现自给。
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提高丽水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丽水市专门成立了市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还在上海设立了丽水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举办丽水生态农业博览会和无公害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扶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物流中心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遂昌“卖炭翁”加盟连锁店面遍布除西藏以外的近1000座城市。
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向多层次发展。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商标达到317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28个,全市112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4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39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快速扩大,竞争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去年底,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8家,比2002年增加了130家,增幅达到270%,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的493家,比2002年增加了403家,共有社(会)员3.5万人,带动农户36万户,联结基地50多万亩。
巨资打造绿色基地
从2004年开始,丽水市连续发出5个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加快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确立食用菌、茶叶、蔬菜、水果、畜牧业等九大产业为农业主导优势产业, 2007年先后出台了畜牧业、茶叶、水果、蔬菜等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了“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扶持政策”的良好发展机制。与此同时,该市还先后出台了粮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农业产业发展考核办法等扶持政策。据统计,2007年,市农业局主抓的五大产业,产值58.63亿元,是撤地设市前2000年的1.65倍,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5.5%。去年省政府开展评选的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乡镇结果看,全省21个农业综合强县,丽水占3个,与绍兴并列第二; 全省88个特色优势产业单项强县,丽水12个,排名第二。全省217个农业特色优势强乡镇中,丽水19个,排名第六。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变农业企业用地难问题,政府投资21亿元,启动了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项目,面积1500亩;为解决农业科研用房问题,市里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总面积15000平方米的农业科技中心;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07年度国家立项的19个标准化规模猪场全面开工建设,省立项的19个温丽台生态养殖场项目建设接近尾声,累计改扩建标准化猪舍2.52万平米,完成投资4534万元。2008年争取到国家标准化规模猪场项目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