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新闻

受外地低价谷冲击,这位大户卖粮有点难——

400亩晚稻丰收 20万公斤谷压库

  近日,嘉兴市南湖区七星镇东进村种粮大户陈云龙400亩晚稻已全部收割完毕。往年稻谷还在收割,收购商就主动来电要求收购稻谷。而今年,晚稻收割完毕,陈云龙一个收购电话都没接到,收获的20万公斤稻谷原封不动地放入仓库。“种了10多年水稻,我还从来没遇到过今年这种情况。”陈云龙说,粮食丰收了,没想到卖稻谷会这么难,不仅原来常来收购的米厂不上门收购,就连经常出没的收购小贩也不见了。这些稻谷是他全家一年的主要经济来源,他只好自己找收购商卖粮,但一打听,这两天市场上晚稻每公斤收购价才1.76元,而去年晚稻谷每公斤卖到1.78元。陈云龙一盘算,今年晚稻每亩生产成本增加近百元,如果卖价比去年低,那么晚稻赚的钱就更少了。“反正仓库里放得下,还是放着看情况再说!”尽管稻谷还没卖出去,陈云龙还是庆幸,相比一些没有仓库的农民,他的稻谷还有地方存放。
  今年类似的卖粮难,在种粮大户中较为普遍。南湖区农经局工作人员分析,种粮大户生产的稻谷除一部分通过国有企业收购成为政府储备粮外,大部分由米厂等私营粮食收购单位按市价收购。市场价格差价是影响收购商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一些稻米加工企业坦言,本地稻谷收购价太高,今年省里规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每公斤为1.64元,而大量外来稻米以较低的价格涌入嘉兴市场,对本地稻谷收购造成影响。如苏北大米,成品米价格每公斤才2.4元;东北大米更是有当地政府每吨240元的运输补贴,运到嘉兴相当于不付运输费,不仅价格比本地米低,而且米质好,加工企业收购时更青睐外地大米。本地稻米受品种、品质制约,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杭嘉湖等周边城市,本地稻米由外地人收购的并不多。
(俞艳婷 朱剑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