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永昌街道樟二村的徐福权夫妻俩,平时在城里打工,家里还种着3亩水稻,往年心挂两头,老要惦记着稻田什么时候治虫、用什么农药好。今年,当地的惠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服务,他家把田全交给合作社打理,一到收获季节就能收回沉甸甸的稻谷,省心多了。
目前在浙江,已有惠民植保合作社等植保服务组织701家,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面积105万亩,比上年增加2倍多,惠及农户15.6万户,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与种田难以兼顾的矛盾,而且这些植保服务组织以植保部门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科学防治,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省植保检疫局调查统计,今年统防统治区比非统防区平均每亩减少用药1.5次,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21.5克(有效成份),节省用药成本和用工成本分别为21.9元和26.4元,水稻平均每亩增产29公斤,亩增收节支超过100元。
[探 索]
农作物病虫害一直威胁着粮食安全,困扰着农民增收。近年来,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呈种类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虽经全力防治,局部地区仍造成一定损失。
究其原因,是病虫害防治技术难以到位。看似简单的配药、打药,其实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而务农劳力素质又相对较低;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出现农作物病虫无人防治的现象;单家独户的施药器械落后,防治效果较差。改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模式显然迫在眉睫。
2006年9月,顺应外出打工农民不断增多的需要,浙江省首个专业照顾农田的合作社——海盐友邦植保专业合作社诞生。农户只要一个电话,植保合作社社员就会上门代为农田打药、施肥等。当年,这个合作社代防代治面积就达4万余亩。
这也吹响了我省推进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集结号。与此同时,台州路桥区组建了百个村级植保服务队;建德、乐清、莲都、椒江等县(市、区)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代防代治、统防统治,通过统一选用高效环保的防治药剂,统一防治时间,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用药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破解了单家独户防治难、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提升了病虫防控能力。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并受到农民广泛欢迎。
干永培是嘉兴市秀洲区的种粮大户,去年他将450亩水稻“托”给了秀洲区农友植保专业合作社,一亩晚稻节省成本四五十元,尝到了省钱省力的甜头后,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将1250亩水稻全托付给了“田保姆”。
[推 进]
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病虫防控机制的创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很快,扶持发展社会化植保服务组织,大力推进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被列入了2007年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中,省里对水稻全季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00亩以上的植保合作社等统一防治的服务组织,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当年,省、市、县三级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将部分植保机械纳入了农机购机补贴范围。今年,统防统治补贴标准达到每亩40元,财政资金达到3600万元,统防统治还被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7月,省农业厅专门召开统防统治工作会议,对这一工作又进行了全面部署。
各地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加快培育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台州路桥的植保服务组织经过3年的培育发展,现已拥有300支服务队,556名队员,购置机动喷雾器600台,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和农业生产村。他们与农户签订防治协议,落实防治责任,通过规模化的运作,仅一季水稻就可减少用药1-2次,节省工本30%,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今年,该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已突破3万亩,服务农户近万户,为农民节本增效近300万元。
据悉,全省植保服务组织已从去年的247家发展到了今年的701家。如今,在浙江农村,一到水稻病虫害防治适期,这些植保服务队就会及时出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升 级]
随着植保服务组织的增多,服务范围的扩大,如何加强管理,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向作业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也引起了植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8月,我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管理办法(试行)》,对统防统治的组织机构、组织管理、服务方式、农药(械)使用规范、防效保障、纠纷裁决、奖惩措施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类植保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统防统治服务协议,建立田间防治档案,详细记录防治过程。要求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建设规范化植保合作社,即有一本工商营业执照,有服务品牌;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对安全的农药械仓储条件;有一名兼职农民植保员;有一组与服务面积相配套的新型植保机械和相适应的专业防治队伍;有一套统防统治服务规范和统防统治技术规程;有一本植保统防统治服务档案。
植保服务组织也加强了行业自律。今年7月,海盐县友邦植保专业合作社、建德市新安植保专业合作社、萧山区广通植保专业合作社、南湖区绿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路桥横街农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等10家植保合作社,向全省植保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发出了规范服务行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强化内部管理等倡议。我省植保部门则积极指导和帮助植保服务组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性合作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进规范有序运行,争创植保服务品牌。目前,全省已涌现了“友邦植保”、“新安植保”、“绿农植保”等一批品牌植保合作社。
记者从省植保检疫局了解到,我省将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型、企业带动型、能人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多元化植保服务组织,实现病虫防控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规范性植保合作社150家,统防统治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40%,统防区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统防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还将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在柑橘、茶叶和其他作物上开展统一防治。同时,探索建立病虫保险制度和防控质量评估机制,保障植保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利益。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场农民种田更轻松、病虫防控更有力、农产品生产更安全的田间革命正在浙江大地上蓬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