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益新)春笋,顾名思义是春天产出的笋。往年这个时节,市场上冬笋卖得热火朝天,春笋鲜见身影;然而今年,随着春笋冬出技术的日益成熟,春笋大有抢占冬笋市场的势头。
在杭州近江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记者了解到,冬笋根据个头、品相的不同,价钱在12元/公斤上下,春笋价格却要高得多,最便宜的也要25元/公斤,贵的高达35元/公斤。“由于气温较低,现在市场上的春笋少,供不应求,所以卖得贵。”一位卖笋老板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冬笋价格就要贱许多,因为冬笋太多了,价格自然降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冬笋价格可能会更低。”
余杭区瓶窑早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沈跃岗告诉记者,今年瓶窑5000亩竹笋全部用上了春笋冬出技术,覆盖物有砻糖、稻草、竹叶、鸡粪等7种之多,他们正在实验用哪种覆盖物的产值最高。今年砻糠价格从2元/袋涨到6元/袋,春笋价格水涨船高,比去年增长了80%,再加上今年试用了稻草、鸡粪等材料代替砻糠,预计效益肯定超过去年。
沈跃岗说,早春笋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天气的冷暖。气温越高,价格越低;气温越低,价格越高。因为气温一旦变高,不盖砻糠的春笋也都上市了,数量一多,价格就卖不高,所以他们赚的就是冷冬的钱。目前挖出的小部分春笋,主要供给大饭店、酒店等,预计春节前有3万多公斤春笋可上市,由于节目需求量增加,那时价格还会更高。据统计,近几年来,春笋冬出技术已累计给余杭笋农带来3亿元收入。
现在,临安、宁波等地一些采用春笋冬出技术的春笋,也逐渐抢占冬笋市场。业内人士介绍,不采用冬出技术的春笋产出期集中,保鲜有困难,春笋旺季时,每公斤只能卖1元多,该技术的推广无疑给农民增加了一个致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