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卫梁
蔬菜产业是2008年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两个主导产业之一。记者近日在义乌市看到,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如今一个个高标准的蔬菜示范基地相继建成,一座座崭新的钢架大棚拔地而起,一项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运用,为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些反季节的茄子和番茄,年前就可以上市了,这多亏刚建好的大棚帮忙啊!”义乌市大陈镇团结村村民陈洪能站在大棚内看着即将收获的蔬菜,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新建了近15亩的单体钢制大棚基地,总共花了5.8万余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就补贴了3.3万元。“一直想搞一些大棚种植,但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钱实在有点困难。去年政策好,拿到了这么多补助,建大棚的事总算有着落了。”
像陈洪能这样享受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补助的菜农,在义乌还有很多。据市农业局统计,2008年该市新增钢制连栋大棚105亩,新增单体钢架大棚345亩,分别比2007年增加50%14.4%,市里对新建钢制大棚投入财政补助资金达900余万元。
支农资金的投入,让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义乌市农业局产业科负责人说,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推进创新栽培技术推广和集约化管理,去年建成的义乌市西瓜长季栽培示范基地产值达1525.7万元,比普通栽培净增产值600万元。目前,在义乌建立的示范基地都配有现代化的标准化钢管大棚、水肥一体微灌系统、新型穴盘育苗等生产设施,在基地内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生产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统一安全检测、统一上市准出、统一建立生产档案的“六统一”管理模式。
支农资金的投入,为农企送去了“温暖”。义乌农贸城田塘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荣介绍,去年企业在支农资金的支持下,先后投资112.4万元,建成了占地152亩的名特优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平均亩产量达2586公斤,亩产值达4328元。此外,企业还通过资金补助,建立蔬菜简易脱水加工、保鲜等初加工设施,采用新技术的保鲜包装方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