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浙江农能

易控节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日益增多的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源之一。如何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我省农能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由省农能办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易控节能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少、管理简便、效率高等优点,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举措,十分适合我省农村各地推广使用。据统计,目前全省采用该技术建设的示范点达350多个,累计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容132.22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5907万吨,受益农户100多万户,近3年累计实现新增利润2164万元。
  该技术的处理系统设在地下,不单独占用土地,在池体上方可以绿化,美化环境,而且基本不需要动力和运行费用,使用效果好,管理方便,污水处理后出水清、无异味,可达标排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难处理的问题。
  根据我省农村生活污水量大、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该技术重点对无动力地埋式的厌氧消化系统进行了结构改造,与成熟的生物脱氮技术集成优化,使整套系统具有稳定的 COD和氨氮达标排放功能。(1)开发“沉淀+一级厌氧+兼氧过滤+多级生物滤池”新工艺。经多次研究对比,跟踪检测示范点,最后确定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技术参数为:净化池总水力停留期为3天,分4个区:格栅沉淀区、厌氧消化区、兼氧区、过滤出水区。如图1所示。
生活污水格栅沉淀区6~12小时厌氧消化区24~36小时兼氧区12~24小时过滤出水区6~12小时
图1 处理工艺模式
(2)改进厌氧反应器
  改进厌氧器,使整个工艺流程更加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处理要求。具体措施:一是在厌氧滤池中设置了两个厌氧反应区,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降低了厌氧污泥的生成量,减少了污泥清理时间和工程管理费用。二是厌氧区增加了污泥挡板,解决了污泥滞留问题,出水卫生指标达国家标准。三是采用圆型厌氧池模式,保证厌氧区气密性。(3)研发兼性生物滤池
  被处理的污水一次流经每个隔室时,由于污水在反应器中呈上、下交替流动,在每个隔室中进行着有不同菌群生物参与的有机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因此,合理设计不同隔室,可使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体避免不同种群间过多重叠,以使它们适应流经不同隔室的废水水质,提高处理效果。对此,在滤池顶部设置了能相互对流的通气管,直径为100毫米,每一格池体内设置二根,可促进空气对流,使污染物得到更好的降解。设置通风管后,净化池出水的CODCr、SS和NH3-N去除率都有所提高,其中NH3-N去除率的提高最大,增加了22.3%。(4)筛选新型填料
  填料是厌氧池和生物滤池中形成生物膜的载体,选择性能优良的填料,可以增大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积,提高污泥的活性,延长泥龄,从而提高污水的降解率。在生物滤池中采用棕片作填料,这是该技术的一大创新。因为棕丝是纯天然的植物纤维,重量轻,质地软,表面积大,有着极佳的微生物亲和性和附着性,且方便易得,价格便宜。因此,利用棕片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采用多层叠加的布置方式,易挂膜,可大大提高污泥滞留期,效果十分理想。
应用实例
  实例一:新昌县大市聚镇坑西村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总池容150立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50吨,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
生活污水
沉淀池一级厌氧池作燃料等
二级厌氧池兼性生物滤池
达标排放
  实例二:义乌市苏溪镇同春村,建设了一座日处理120吨生活污水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净化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
生活污水
沉砂窨井集水池厌氧消化池
生物过滤池达标排放
(省农能办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