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益新)“今天孵笋20元/公斤,昨天还卖25元/公斤呢。”在杭州良渚蔬菜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大户王老板告诉记者,孵过的春笋是年后降价降得最快的蔬菜,从最高峰60元/公斤到现在已跌了六成多。那么,这样的价格,笋农还有钱赚吗?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早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沈跃岗告诉记者,今年整个1月份孵笋都在高位运行,平均效益比往年还要好,估计孵笋的这波牛市行情可延续到3月底。
临安市淤前镇冷口桥村笋农童丽军种了8亩孵笋,每年11月份就开始挖笋。今年正月,商贩收购价最高达到32元/公斤,均价16元/公斤,按每亩收获孵笋2000公斤算,除去成本可赚2万元以上。“尽管今年砻糠价格比去年高了4元/袋,但每亩赚头仍比去年多。”童丽军说,孵笋收入占他家收入中很大的一笔。春节期间,上门来收购的商贩络绎不绝,在接下来两个月里,孵笋仍是笋市主角,地里剩下的2000公斤孵笋可以慢慢卖。在奉化市溪口镇湖山村,笋农虞如坤的21亩孵笋园里每天都有350公斤孵笋供应市场,仅春节长假期间,收入就有6万余元。
据沈跃岗介绍,今年瓶窑5000亩孵笋已卖了40%,总产值比去年增加1/3,社员已进账200多万元,是有史以来最高峰。今年砻糠价格增加,很多外地笋农都用旧砻糠孵笋导致总产下降,价格上升,今年1月份孵笋价位一直保持在35元/公斤左右。沈跃岗说,按以前经验,每年3月底前孵笋价格不会低于8元/公斤,4月份以后孵笋价格和大量上市的春笋一样只能卖4元/公斤了,孵笋在未来1个多月时间里卖掉,还可赚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