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种粮特刊

浙中粮库谱新篇

  金华市是我省粮食主产区。2008年,该市克服冰冻灾害、梅季多雨和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粮食生产依然实现了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这一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0.09万亩,粮食单产385公斤,总产达到88.533万吨,分别比前三年增长5.53%、2.45%和6.09%,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指标,为粮食丰收谱写了新篇章。
政策扶持
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8年,金华市加大粮食生产财政扶持力度,市区粮食生产的扶持资金比2007年增加了2倍。早稻实行普惠制,除省财政补助之外,补助由原先的20元/亩提高到40元/亩。对统一供秧的育秧基地、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和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民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据测算,2008年,金华市区农民种1亩早稻,种粮大户可获各级各类补贴累计超过200元,散户可获得补贴130余元。此外,各县(市)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也进一步增加,支持粮食生产的财政资金都比去年增长1倍以上。如永康、浦江出台了扶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惠政策;义乌市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给予补助。在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8年,金华市本级地方财政用于支持粮食生产的投入达566万元,全市达到2182.37万元。去年粮食生产补助资金拨付率达99.30%。
科技培训
实施产量提升工程
  2008年,金华市根据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的思路,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组织实施水稻产量提升工程。在全市73个种粮面积在1万亩、粮食生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乡镇,建立了1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方,组建了40个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培育了100个种粮大户,1000个科技示范户,组织开展产粮乡镇的分管乡(镇)长、农技员的粮食生产培训。为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该市农业部门成立了水稻产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市、县两级财政也划拨了专门的资金。农业部门围绕春耕备耕、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季节,全方位开展农技、种子、农机等各类生产技术培训班、现场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共举办粮食生产技术培训530期,受训2.04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6万份。
杜绝抛荒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008年年初,金华市将制止抛荒目标任务下达各地,把杜绝全年性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农业部门组织督查小组,赴各县(市、区)进行抛荒督查,落实种植计划。各县(市、区)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杜绝耕地抛荒,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如东阳市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制止农田抛荒和发展粮食生产成效显著的单位。浦江县采取三条措施制止耕地抛荒;一是年初对各乡镇进行督查;二是把耕地抛荒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发展适变规模经营。由于措施得力,耕地抛荒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无连片10亩以上的抛荒。此外,在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地力培肥工作,加强对沃土工程建设的扶持。如义乌市对连片50亩以上的绿肥示范畈,施用有机肥示范畈,每亩补贴50元;对连片50亩以上的早稻秸秆还田示范畈,每亩补贴20元。全市建立冬绿肥示范基地9万亩,顺利完成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和分等定级工作。
示范推广
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根据省农业厅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部署,金华市全面落实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组织开展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竞赛和千村万户示范。据统计,全市建有水稻示范村1166个,水稻科技示范户3955个,建立水稻高产示范方面积8.3万亩。所有示范方均建立责任农技员包片联户指导制度,并基本实行“五统一”服务。
  各县(市)都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高产竞赛活动。如兰溪市组织开展“元禾杯”单季晚稻优质高产活动;义乌市对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竞赛活动的优胜示范户给予2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永康市对亩产突破历史记录(亩产803.5公斤)的水稻高产攻关田品种奖励5万元。通过开展高产竞赛和扎实推进高产示范方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全市水稻生产单产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应用单季稻“五改”技术60.5万亩、超级稻集成技术25万亩、水稻直播免耕面积14万亩、水稻强化栽培技术6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万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44.6万亩。
加强服务
提高组织化水平
  金华市通过加大粮食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农技)和植保服务组织开展代育秧、代耕种、代植保、代管理、代收割等社会化服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织化程度。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粮食专业合作社4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5家,植保专业合作社10家,其他农民专业服务社5家;完成全年机械化插秧作业面积4.81万亩,其中机械化插秧面积超出省农业厅下达任务3万亩的60.33%。武义县被袁隆平院士列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先锋示范点之一,县农业局牵头成立武义现代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投资525万元,建成工厂化育秧基地120亩,可供插种2.5万亩的秧苗,是目前我省最具规模的工厂化育秧基地,2008年共建立早稻机插秧示范方1349亩。此外,义乌市加大对土地流出户的补助力度,当地财政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在5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每亩200元资金补助,同时给予所在村镇每亩60元奖励。金华市财政安排了150万元经费,对能够应用市区农业部门推荐的主推品种和轻型栽培、免耕直播、机械插秧和机收、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且有完整的田间记录档案的,给以重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