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傅跃进
牛年伊始,采草莓,备春耕,建德大地又现繁忙景象。在过去的2008年,建德市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和总产量“三增”,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超历史纪录、创历史新高,获得了2008年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08年,建德市粮食复种面积29.22万亩,比前三年平均增1.5%;粮食总产 11.56万吨,比前三年平均增9.4%;平均单产395.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增7.9%,单季晚稻平均亩产496.5公斤,比历史最高值增加 13.4公斤,增长2.8%。
政策责任双落实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德市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直补、农机作业环节补助、种粮大户补助等各项支持粮食生产政策。2008年,全市共发放种粮补贴1262万元
为把粮食生产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德市成立了创建省级粮食生产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在全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个确保”,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单位产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储备。市政府与16个乡镇(街道)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各乡镇(街道)与各行政村层层落实了责任书,把全年的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地块。
技术资金双投入
科技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巨大推动力。2008年,建德市组织了32个高产示范方和200个高产示范户参加粮食高产高效竞赛活动,成立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加强技术集成指导和推广,下发了《关于抓好2008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并编制了《建德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08-2010)》和《建德市粮食高产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优胜示范方和示范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加速推广粮食高产集成技术。全市共举办单季稻集成技术培训班41期(次),培训总人数达到4510人次。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还编印《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等培训教材11000份,免费发放给农户。
由于技术到位,强化栽培的单季稻长势明显好于常规栽培。往年没有开展单季稻强化栽培集成技术培训的不少行政村,见到了示范效果后,也纷纷开展这项技术的培训,待培训结束后,强化栽培技术应用的新增面积都在100亩以上,有的村高达500多亩。全市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应用面积达2.28万亩。据16个乡镇365位农户1332.3亩单季稻实产调查,应用强化栽培的田块,平均亩产达到567.7公斤,比实行常规技术栽培的相邻田块,平均每亩可增产82.7公斤,增幅为17.1%。由此推算,2.28万亩强化栽培的单季稻共增产1885.6吨,占单季稻增产总量的75.4%。
面积服务双提高
建德以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面积为抓手,促进粮食高产、稳产。一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去年中低产田改造面积达6012亩。二是村干部带头转包抛荒耕地种粮。在建德市农业部门的倡导下,大同镇三村村支部书记陈樟富个人垫资6万多元,修复渠道360多米,使100多亩灌溉条件较差的水田及时种上了单季稻,并带头转包外出打工户的抛荒耕地共11.6亩,全部种上了单季稻。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村干部承包了50多亩荒田种粮。
为提高粮食生产的服务水平,建德市大力推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2008年,建德市成立了新安植保专业合作社,建立了34个统防统治专业队,全年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超过20000亩。在统防统治服务过程中,完善统防统治服务制度和制定操作规程,建立农户统防统治作业券确认档案和用药登记台账,建立植保可追溯制度,开展规范化服务。通过加强病虫测报,试验筛选高效药剂配方,统一购置了植保器械,为统防统治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了统防统治的质量和效果。由于病虫防治时间集中,防治方法恰当,该市水稻病虫害整体防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