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种粮特刊

沃野新曲

——湖州南浔区粮食生产侧记

  •   本报记者 袁卫
      人勤春来早。立春刚过,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双福桥村党支部书记陈树明又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忙碌开了,一面忙着买种子买肥料,帮助流转土地,一面又忙着组织农民参加各类技术培训。陈树明说,去年,通过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多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双福桥村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长,他自己种植的1.84亩晚稻亩产达到713.2公斤,刷新了湖州市晚稻高产纪录,“我们今年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这是南浔区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建立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8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3.55万亩,粮食平均单产493.7公斤,总产量达到21.5万吨。南浔区也因此被评为2008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政府政策是我们的信心来源”
      让陈树明对粮食生产充满信心的,是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双福桥村的农民共获得了粮食补贴资金57.2万元,相当于人均增收142.4元。
      去年年初,南浔区委、区政府就明确提出了粮食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了粮食安全生产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针对土地流转、良种补贴、农机购置、政策保险等各个环节,出台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在全面落实国家对种粮农户实行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对稻麦复种面积在10-20亩的农户,每亩补助10元,2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助25元,省优质水稻种植户每亩补助10元。同时,对机插和统防统治等机械作业环节进行补助,解除了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据统计,2008年全区用于扶持粮食生产财政补贴资金就花了180多万元。
      为确保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南浔区坚决贯彻农田保护政策,制止耕地抛荒。2008年,该区对辖区范围内的标准农田开展了地力分布和利用情况调查,摸清了基本农田家底,制定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各类用地行为,严格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晚稻生产期间,区相关部门还多次组织检查组,对各镇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农田抛荒。
    “土地流转让我们放开了手脚”
      陈树明认为,是土地流转,让他们村的粮食生产在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上有了大的突破。
      为推进土地规范有效地流转,2008年,南浔区首先在旧馆镇建立了湖州市首个镇级土地流转市场,区政府专门出台了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对新流转、集中连片水田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流转后用于种养殖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的给予奖励,2008年共对23个土地流转项目进行了以奖代补,补助资金157余万元,进一步调动了土地流转主体和村组的积极性,也促使粮食规模经营比上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该区积极培育各类粮油、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工商企业参与创办合作社,去年全区有两家稻米加工企业牵头创办了粮油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集中流转土地,建立了千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创新了粮食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据统计,至2008底,全区稻麦复种面积20亩以上的大户有843户,稻麦复种面积81007亩。拥有各类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9家,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4家,建立无公害稻米基地29.8万亩左右,落实订单6.8万吨。
      规模化经营也加快了机械化生产的脚步。2008年该区新增高速插秧机4台、新型植保机械125台(套)、新增中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12台(套)。7个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面积1.8万亩。全区水稻全部实现机耕的同时,机收率达到85%以上。
    “新技术带来了新效益”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8年南浔区共建立各类粮食高产示范方10个,高产示范户300户;全区高产示范方平均单产达到了613公斤,比面上增产60公斤;农户陈树明的1.8亩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达到713.2公斤,创湖州市晚稻单产新纪录。陈树明说,他的晚稻亩产之所以能刷新湖州市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品种的引进和免耕直播、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008年,南浔区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围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以高产示范方和示范户为重点,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做好示范样板,扩大了辐射面。
      首先是积极推广晚稻优质高产新品种。全区主推以“秀水09”、“秀水128”、“秀水123”等为主的优质高产主导品种,这些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5%。
      其次是全面推广应用水稻直播(免耕直播)和单季晚稻“五改”等高产栽培技术。2008年,全区推广直播栽培面积达到了32.1万亩,占晚稻总面积96.1%;推广单季晚稻“五改”高产栽培技术面积22.5万亩。
      再次是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去年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2万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3.5万亩,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区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本增效40元以上。
      此外,积极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该区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综合运用各项防治技术。建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3个,开展病虫害的预防;加强对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定期发布病虫防治信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晚稻生育期间全区共发布各类病虫防治信息11期。并通过引进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合理农药配方,确保防治效果。
      为了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到位率,去年以来,该区农业部门按照“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普及农业新技术,推介新品种,发放农业书籍。重点围绕水稻直播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五改”高产栽培、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织广大农户、科技示范户及种粮大户开展技术培训,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据统计,2008年全区各级共开展各类培训22期,培训人数达到12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2万多份。
    技术培训满堂坐。适用技术送田头。机插机收省工本。丰收售粮笑颜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