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畜牧兽医

我省畜牧业牛年“奋蹄”

  本报记者 俞廷尚
  2008年,我省畜牧业克服雨雪冰冻灾害、三鹿奶粉事件等不利因素影响,仍然取得佳绩。牛年已至,我省又吹响了打造畜牧业强省的号角。
  2009年,我省畜牧兽医工作总体框架已经敲定:以“稳供给、保安全、增效益、促生态、减风险”为目标,突出加快主体培育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入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畜牧业由传统发展方式向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加快推进动物防疫工作由应急防控向科学长效防控转变,加快推进畜产品安全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监管转变,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和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产业升级
  以加快畜牧业生态化、良种化、合作化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畜牧业扶持政策,继续完善农牧结合模式和关键技术,提升畜牧业生态循环水平;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继续推进畜牧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合作经济,提升畜牧业组织化生产水平和综合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疫病防控
  以强化责任制度、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为重点,大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防控。进一步细化和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责,构建更为有效的责任体系;积极推进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继续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和示范乡村、示范养殖场建设,提升基础防疫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突出抓好疫苗管理与质量评估、流通风险评估,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关键词:机制创新
  以健全配套规章、加强执法监督、强化主体责任为重点,大力推进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加快制订完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配套制度,逐步理顺畜牧兽医执法机制;突出加强动物卫生执法,完善执法手段,多方位全程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以实施规模养殖场登记备案、动物防疫合格准入和奶站、饲料许可等制度为重点,强化行业准入机制和主体责任意识,推进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关键词:能力建设
  以加强队伍力量、提升工作效能、改进服务质量为重点,深入推进体系改革和系统能力建设。重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乡村防疫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组织开展动物防疫技能大比武,提升全省畜牧兽医系统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业务能力;加快推进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和溯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链接
  2008年,我省生猪出栏2087.59万头,同比增长5.62%。家禽出栏27750.74万只,同比增1.24%。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87.23万吨、60.65万吨和22.9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44%、0.18%和下降3.09%,猪肉等主要畜产品自给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产值达422亿元,同比增15.2%,从业人员人均创产值超5万元。全省主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8%,动物疫病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屠宰检疫100%到位。累计建立近700个生态小区(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