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版:经验交流

全程服务扩粮增收

——衢州“东湖”水稻生产模式速写

  编者按: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给一些地区扩种早稻带来一定难度。衢州市衢江区创立的“东湖”水稻生产模式,以提升服务作为突破口,有效地解决种粮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失为扩粮增收的好办法。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对这一做法给予肯定,并批示:“衢江区一村一社一卡,实现扩粮增收的做法很好,希望各地借鉴学习,加快机制创新是稳粮增收的根本出路,请衢江区加大推广力度,力求建立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今年,衢州市衢江区以莲花镇东湖村为试点,抓住“一村一社一卡”这条主线,组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一条扩粮增收的好路子。
  莲花镇东湖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现有农户221户,水田面积815.61亩,柑桔36.2亩,油菜280亩,有80%以上的年轻人外出打工。2008年,全村早稻种植面积96亩。最近的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今年该村计划种植早稻779亩,比上年整整增加6倍多。
全程化服务一户不能少
  今年,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衢州市和衢江区有关部门在重点产粮镇—莲花镇多次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了解种粮意向。选定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为该镇东湖村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化服务。
  流转托管即常年全托管田地模式。将常年外出务工或无劳力户的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予每亩250斤粮食的补偿,种植过程均由合作社负责。共有86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面积300亩。
  全程代理即对入社农户早稻种植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五代理、十统一”服务。“五代理”指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十统一”指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保险、统一订单、统一测土配方和统一农资采购。社员向合作社交纳一定的费用。共有133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面积473亩。
  部分托管,即按季托管模式。农户将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早稻,晚稻自行种植。但合作社要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细化服务,其它流程由社员自行负责。共有2户农户选择该种模式,面积6亩。
专业合作社服务不打折
  衢州市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宗旨是:政策引导、农民自愿、村社联动、全程服务、保本承诺、社务公开。具体包括向农户发放种粮政策明白卡和服务解答卡,推动农户入社,促进早稻扩面。由农民自发组织、自愿入社、自由进退、自由选择服务内容。合作社和村两委相互联动,在组织发动、运行管理、服务创新、成本核算等方面互利互动,相互保障。合作社向社员实行生产成本最高限额承诺,节余返还,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合作社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盈余分配、资产处置等按季按期张榜公布。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五代理”“十统一”服务,一方面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地方政府加强扶持和实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收。
  东湖村农户之所以自愿接受全程社会化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该社将2009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早稻生产成本和全程社会化服务收费制成一张明白卡,发放到农户手上,做到了公开透明服务。
  在“东湖”模式初步成功的同时,衢江区计划以“东湖”为样板,建立一个万亩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主要包括莲花、高家、杜泽、全旺、横路等4个乡镇20个村,面积12000亩。在全区各粮食主产乡镇的重点村,建立一批集种植、肥水管理、植保服务、农机服务为一体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十统一”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
(周爱珠 刘伟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