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经济“抗寒”,畜牧业逆势飞扬

  通讯员 任锦芳 记者 陈小平
  从有关部门测算的数据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我省不少行业放慢了发展步伐,但畜牧业逆势飞扬:去年,我省实现畜牧业产值423亿元,比2007年净增55亿元,增幅达到15%;人均牧业收入460元,比2007年增长28.5%,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众所周知,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地理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人口多,土地资源少,人均可用耕地更少,畜牧业用地紧张、人畜混居、养殖排泄物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制约我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突破瓶颈,实现跨越,200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和承载能力,我省科学划定了畜禽禁养区,全面实施了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并从畜禽排泄物治理着手,积极探索农牧结合发展模式。
  三年多时间里,我省共对3957个生猪存栏300头、牛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有效治理,其中,采取农牧结合形式治理的占89%,探索出了就地结合、就地利用,异地结合、综合利用,分散处理、集中利用,区域配套、循环共生等四种农牧结合典型模式。目前,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已从2003年的73%提升到90%,养殖废水处理率从56%提升到85%,COD减排超过6万吨,初步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路子。
  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早在1996年,我省就明确提出了要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从粗放型畜牧业向集约化、质量型畜牧业转变的指导思想,并积极引导、扶持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省已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近700个,共认定省级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四批174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猪、肉禽、蛋鸭、奶牛、湖羊、兔和蜂等优势区域,这些都为我省畜牧业逆势上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负责人表示,前几年,我省畜牧业产值一度在200多亿元水平徘徊,但近两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连续突破300亿元和400亿元大关。这些成效的取得,是科学发展观在我省畜牧业领域成功实践的结果,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彰显出我省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养殖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