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一场“春雨”后 “武阳”更香人

  本报记者 袁 卫
  “一场春雨后,云雾遍山香;多少品茶客,开怀话武阳。”吟诵着动人的诗句,追随着春天的脚步,在声名鹊起的“中国有机茶之乡”武义茶区,随处可见采茶姑娘十指翻飞、茶厂机声隆隆、市场交易火爆的情景。
  武义多高山峡谷,青山绿水、钟灵毓秀,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武义的种茶史已有1300多年,但是武义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武义开发有机茶、打造“武阳春雨”品牌开始的。“都说‘浙江有机茶全国一枝独秀’,那么,名为‘武阳春雨’的武义有机茶是枝条上那朵最艳丽的奇葩。”在首届中国(武义)国际有机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内茶叶界知名专家如是说。
  农民潘金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96年,有机食品刚在欧美国家流行,武义宣平金山茶厂负责人潘金土就在大溪口乡潘山头村海拔600多米的岩头山上承包了250亩茶园,开始了有机茶开发之路。第二年,他的茶园获得了中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颁证,并在有国内外140多个单位参加的中国国际茶会上荣获金奖。在当时市场上,潘金土的茶叶售价高出一般茶叶50%以上,还是供不应求。
  在潘金土的带动下,武义农民纷纷建立有机茶园,开发有机茶。武义县适时提出了建设“有机茶生产强县”的思路,成立了有机茶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有机茶产业扶持政策,从茶园改造、品种改良、基地建设、品牌推广、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到2001年,武义县已有12家企业、7300多亩茶园获得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认证。当年,全国第一家“中国有机茶之乡”花落武义,这也是全国迄今唯一的一家。
  绿水青山育佳茗,好茶还得好品牌。在绿茶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西湖龙井等品牌早就名扬天下的浙江,武义茶叶如何谋得一席之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开拓能力有限,武义有机茶众多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又该如何遏制?经过精心筹划,武义茶叶品牌整合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武阳春雨”品牌管理领导小组和名茶协会相继成立,全面开展了质量监管、技术推广、产品宣传、产销协调等工作,并出台了品牌管理办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和参加各类博览会,多方位进行品牌推介。武义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武义汤记高山茶业有限公司等7家主要茶叶生产企业齐心协力,打造“武阳春雨”品牌。
  2004年,“武阳春雨”荣登“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2005年,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获得“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期间,还荣获了不少博览会金奖。“武阳春雨”有机茶的崛起,给众多茶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企业的努力,又为“武阳春雨”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更香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个茶叶生产基地、100多家连锁店和茶艺馆、年销售额3亿多元的茶叶企业,90%的“武阳春雨”有机茶通过该公司销售。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告诉记者,“武阳春雨”不仅在北京市场上名声大,而且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
  咬定青山不放松。10多年来,武义有机茶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底,武义县茶园面积已达12.22万亩,产值3.56亿元;其中,有机茶颁证面积2.65万亩,产量1230吨,产值9300万元,已有15家企业获得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机认证,均居全省前列。全县有10多万茶农走上了致富路。一场“春雨”后,“武阳”更香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