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庆元县岭头乡八炉村20多名留守村民在岗背林场上,冒雨栽种松、杉树幼苗,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造林热潮。正在植树的村民胡为岩高兴地说:“30年后,我们又可以从这批种下的树中领到钱了。”
八炉村掀起的这次造林热潮,原因很简单——全村村民刚刚从“绿色银行”领到一笔现金。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八炉村利用3年时间建立起自己的林场——岗背林场,全村村民义务投工投劳造林4500多亩。30多年过去了,山上茂密的成熟林木已进入采伐期。2008年初,经全体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其中55%股权转让他人承包采伐经营,并在县纪委监察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关心下,顺利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挂牌公开招标,最终以391万元成功出让。该村将这笔存了35年之久的绿色巨资,除留下19.7万元作再生产专项基金外,其余371.3万元按照分山人口占40%、现有人口占60%的比例分配到农户,每个村民平均约分到4550元。村里最多一户分到了6万多元。“虽然时间长了点,但这笔钱来得很有意义。”村民胡世成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造林的时候每个村民投工投劳不到60天,国家下拨的育林经费足以把林场管理好,也就是说,60个劳动日,村民就能分得4550元。这4550元还只是其中55%的股权出让所得,假如将100%的股权都出让,村民分到的钱不止这个数。
尝到甜头的村民,将去年刚采伐的900亩林地,再次进行绿化造林。目前全村已造林700多亩,计划在近期将全部种上“生财”幼苗。村民认为作为长期投资来说,建造“绿色银行”不愧为一项好举措。
(吴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