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花木世界

绍兴漓渚花农“千里走单骑”

一支4000余人的销售大军,一半以上“闯”西部

  在“中国花木之乡”——绍兴县漓渚镇,活跃着一群常年与花木打交道的人,他们不但自己种植花木,而且还扮演着花木经纪人的角色。随着西部地区的不断开发建设,该镇在外的销售大军达400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闯”西部。
花农钟情西部市场
  徐洪尧可以说是漓渚镇花木生意做得最大的老板,很早就名声在外。1994年,他开始在昆明郊区租地种花,经过多年努力,现在除了在昆明建立1000多亩苗木基地外,还成立了拥有专业资质的绿化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西部市场,去年下半年,他还在贵阳成立了绿化公司。“去年销售一个多亿,今年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徐洪尧说。
  和徐洪尧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漓渚花农走南闯北,在昆明、贵阳、重庆、成都等西部城市租地生产苗木,设立销售窗口,在销售自产花木的同时,兼任着花木经纪人的角色,创造了“两头在外”的花木经营模式。每年这支销售大军外销的花木占全镇总销量的70%左右。
  王文国是漓渚镇棠一村的一名花农,和徐洪尧是老朋友,他把花木大本营安在了四川省西昌市。虽然他在西昌的苗圃规模不是很大,但这些年他不停辗转于西昌与漓渚之间,帮助漓渚花农把花木推销到西部市场。王文国说,西昌是卫星城,很注重环保,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绿化需求也很大。“对我们来说,城市发展得越好,我们的生意也越好!”
如何念好西部“花木经”
  如此庞大的销售队伍进军西部,漓渚花农该如何念好“花木经”呢?徐洪尧说,现在,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花木作为城乡绿化的主角,市场容量极大,这给漓渚花农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不过,他也认为,花木生产前景广阔并不等于说可以盲目发展。花农要注意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品种结构,特别要注意培育区域性的优势特色品种,并做大做强。在发展花木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培育、组建绿化龙头企业,以此带动花木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王文国也表示,近几年,花木市场的行情起伏大,不仅仅是价格的变化,还有绿化升级带来的一些新动向。销售变难、苗价不稳、成本增高、效益变低等成为共性的压力,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在寻求新的调整方案。他认为,花农要继续调整品种和规格结构,通过产业运作、规模经营等途径来提升花木的档次和质量。
  据悉,在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下,去年,漓渚镇实现花木销售额7.5亿元。今年,该镇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花木企业“走出去”,抱团拓展省外市场,特别是西部市场。
(吕富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