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茶叶已经卖完了,不好意思,明天一定优先保证你们的。”面对上门来采购茶叶的客商,杭州市余杭水云涧茶厂厂长陈雪梅连连表示歉意。3月25日,是余杭径山茶开采的日子,陈雪梅的茶叶以每公斤3000元的售价被客户争购一空。“径山茶有上等的品质、过硬的品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么俏销一点也不奇怪。你看,这里的茶山都成了农民的‘金山’!”在2009年径山茶开采新闻发布会现场,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局长胡永林这样对记者说。
“六统一”打响品牌
有高质量才有好品牌。“今年我们用GPS测定仪确定每个种植户的茶园面积,然后核定其今年不同等级茶叶的产量,以此给符合径山茶标准的种植户发放径山茶统一包装盒。”区径山茶叶管理协会秘书长庞英华告诉记者,今年协会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就是为了确保茶叶质量,防止以次充好,维护径山茶品牌。
余杭区径山茶叶管理协会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它对径山茶实行统一品牌营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标识、统一市场监管、统一包装、统一基地认证的“六统一”管理。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更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通过举办中国茶圣节、径山茶恢复创新30周年庆典等活动,提升径山茶的知名度,“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文化名茶”等荣誉纷纷而来。去年,径山茶成功打入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家二级礼品茶。
径山茶品牌建设的推进,让越来越多的茶农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我的茶叶每公斤只能卖到200元左右,在按品牌标准建设后的第二年,价格就提高了30%,现在每公斤均价基本稳定在800元。”茶农魏伯仁说。
绿色路提升档次
科学种茶出效益。这些年,种茶大户李生龙着实体会到了茶树新品种的优势:“无性系良种茶树不仅可使茶叶增产,而且还能提早开采,相比老品种每亩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的效益。”这几年他大面积发展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面积占到茶园总面积的90%,实现了茶叶产量与质量的双增长。
为促进径山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余杭区提出走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以老茶园改植换种为重点,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进程,建设高标准良种茶园。据了解,仅品种改良一项,径山茶至少可增值30%。该区还以实施标准化为途径,全面实行茶叶无公害生产,建立茶叶质量定期抽检制度,建立农事档案,引导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质量的可追溯性。目前,该区有26家茶叶生产企业通过了QS认证。
今年,余杭区开始建设10个茶叶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面积在500亩以上。该区还计划推广茶园测土配方技术面积3000亩。有了这些措施,今年余杭径山茶的产值有望突破900吨,产值达到2.5亿元。
茶文化做强“三产”
径山素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美誉。千余年来,径山名寺、径山好茶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畅游,孕育了径山茶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径山茶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的径山茶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大做精茶叶与旅游的文章。
春茶开摘,游客闻香而来。这几天到径山村品茶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径山茶一开采,这几天客人多了不少,每天都有百把人,茶叶卖得脱销。”径山村里洪野味农家饭店业主白香女告诉记者,为此她承包200亩茶园,办起了茶厂,去年来自茶叶的收入就达30多万元。
余杭区积极推动径山茶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筹建径山茶博院,推出一批以茶、佛为中心内涵的旅游项目和设施,重点打造一座寺(径山寺)、一条溪(双溪漂流)、一个公园(陆羽文化公园)、一种茶艺(径山茶艺)相结合的茶文化特色旅游线,同时开发径山茶旅游产品,将径山茶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带动“三产”的年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