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瓯江春潮滚滚来

——温州农业以五大工程促“六大提升行动”

  本报记者 袁 卫
  正值春耕备耕大忙时节,瑞安市马屿镇岳一村种粮大户项宝荣开心地告诉记者,他的农场终于落实了仓储、加工用地。除此以外,今年温州市投入更多资金扶持粮食生产,他有望获得更多的种粮补贴;开展农业功能区建设,农田设施有望明显改善;瑞安市农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和他开展了“一对一”服务,品种、技术和信息的问题不用担心了,粮食单产有望进一步提高;农业部门在他们镇推出了农资商品身份认证制度,买农资更放心了。项宝荣说,今年他流转了800亩水田种早稻,只要不受台风影响,肯定能够获得大丰收。
  瓯江春潮滚滚来。这是温州市全力服务春耕的具体表现,也是该市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农业产业、主体、科技、基础、服务和管理“六大提升行动”的生动体现。
  “尽管近年来温州农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农产品供需市场瞬息万变,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温州农业发展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等问题更加突出,”温州市农业局局长方勇军说,“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就更加迫切。”
  记者了解到,温州市根据省农业厅“六大提升行动”和促农增收十大举措的部署,提出了深入实施产业富农、主体活农、科技兴农、固本强农和绿剑护农五大强农惠民工程。
  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上,温州提出实施产业富农工程,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生态牧业要在突破瓶颈制约的基础上,加快规模化、设施化建设;特色产业要在巩固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品质结构优化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要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加工流通。
  在推动农业经营形式转型升级上,温州计划实施主体活农工程,提出了一揽子计划,包括旨在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百龙提升计划”、旨在规范合作组织建设的“千社提升计划”、旨在增强农民发展能力的“万户提升计划”和旨在推动规模经营的“百万亩土地流转计划”。
  在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上,温州提出了“科技兴农”工程,强调用责任体系激活农业、用先进技术武装农业、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
  在推动农业发展基础转型升级上,温州决定实施固本强农工程,计划加强粮食、蔬菜等农业功能区建设,加强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在推动农业管理服务转型升级上,温州提出了绿剑护农工程,以开展“绿剑”系列执法活动为载体,加强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监管;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年”活动为载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以开展“千村审计”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财务监管。
  “除了狠抓粮食生产,目前,我市万亩菜园、万亩茶园、万亩果园改造提升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农业功能区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也已着手进行,‘绿剑1号’集中执法行动和科技下乡、服务下乡等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为转型升级发展温州现代农业开了个好头。”展望农业转型升级的美好前景,方勇军信心满怀,“通过实施五大强农惠民工程,力争今年全市农民来自农业的总收入增加8亿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0%左右,人均增收160元左右。”
  [点评] 温州通过实施五大强农惠民工程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值得肯定。产业富农、主体活农、科技兴农、固本强农和绿剑护农等五大强农惠民工程立足于标本兼治,着力于各产业协调发展,着力于农产品品质和农业效益提升,着力于农业科技进步和管理、服务创新,既符合省农业厅“六大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又结合温州实际,还与促农增收十大举措相呼应,必将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评点人: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