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茹 实习生 韩佳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近日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决定,从2009年至2011年3年时间里,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帮助农民朋友了解新医改,本报记者选取3组数据进行解读。
2000所县医院2.9万所乡镇卫生院
让农民看病更方便
【《意见》原文】 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农村不少地方由于缺少卫生室,农民看病往往要赶往县医院甚至省城医院,东奔西跑,费尽周折,又贻误病情。根据《意见》要求,3年内中央将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今年要完成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3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意见》还提出,从2009年开始,3年里要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16万和137万人次。
专家认为,只要基层医院建设好了,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可以就近得到诊疗,而且县、乡镇医院收费相对低廉,可以降低医疗费,缓解“看病贵”。
新农合补助每人每年120元最高支付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
让农民看病更省钱
【《意见》原文】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20多年来,我国农民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到20倍,但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却增长了133倍。新医改提出,3年内,我国基本医保制度要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据省卫生厅有关人员介绍,浙江农民医保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已提前达到了这一目标,2008年新农合每人补助标准135元,今年将超过140元。到去年底,全省有3094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农民总人数的90%。今后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还将逐步提高新农合的住院报销比例,同时逐步增加门诊统筹,进一步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费不低于15元2011年达到20元
让农民平时少生病
【《意见》原文】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目前我国正面临双重疾病负担,一是传统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和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二是慢性病威胁也越来越大。由于投入不足,目前我省有不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偏向有偿服务项目,重治疗而轻预防,不少农民拖成大病才去就医,加重了医疗费用的负担。新医改要求,近3年我国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到2011年要达到20元。
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从2005年起,我省为农民按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我省农民将享受到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今后,投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主要用于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提供防治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