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绍兴特刊

“三化”联动发展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陈卫梁 通讯员 丁宇坤
    引领全球领带产业的嵊州市,现代农业照样搞得有声有色。2007年被省
  政府评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市)”,连续5年被评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县(市),先后赢得“中国茶叶之乡”、“香榧之乡”、“竹编之乡”、“木兰之乡”和“中国长毛兔生产示范县(市)”等称号。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87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3%;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9.3亿元,实现销售额27.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3%。其骄人业绩得益于“三化”联动:集约化经营、组织化运作和品牌化营销。
集约化经营 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嵊州市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中抓住基地、农产品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三个环节不放松,以此来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种了5年茭白的嵊州市鹿山江夏茭白基地菜农江夏汉告诉记者,以前没建基地前,自己承包的农田内总有一些“插花田”,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自从建立茭白基地后,可以转包连片的土地,规模扩大了,农田作业又有机械化帮忙,效益自然要好得多了。“今年我承包了30多亩茭白地,收益至少在8万元以上。”
  近年来,嵊州市按照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新、产品调优的目标要求,制订出台了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发展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茶叶、果蔬、畜牧、花卉、竹笋、香榧等主导产业,建成了崇仁应桂岩名茶基地、谷来镇香榧基地、鹿山江夏茭白基地等十大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全市各类特色
  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84.4万亩,建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0个。
  茶叶、果蔬、花卉等10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
  以上,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
  展新格局。同时,鼓励农企和种养大户异域建农产品基地。截至去年
  底,全市外拓农产品基地总面积已达86.5万亩。
  要提高农业效益,除了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外,更需要在加工上
  求突破,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2002年开始,嵊州市兴建
  农产品加工园区。6年来,已有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累计投入资
  金6.25亿元。2008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出口分别占全市的45%和
  75%。农产品加工园区已成为该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和农产品加工出
  口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重要的一环。通过依托
  基地建市场、多元投入办市场、组织农民闯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
  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基础,农民贩销大户为
  依托的市场营销体系。到2008年底止,全市已建成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市
  场19家,摊位3208个,年成交额达到24.6亿元。其中浙东农副产品批发
  市场年交易额达20.58亿元,进入了浙江省“百龙工程”农业企业行列,并
  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定点市场。
组织化运作 不断壮大市场经营主体
  随着政府对农企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嵊州市一批农业企业得到了长
  足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拥有农业企业201家,其中规模型农业企业60家,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5家,现在年加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8家。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
  值达到2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
  11.3%。
  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明显地增强了对农户的带动力。如今,嵊州市的农
  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联结基地62.9万亩,农户26.9万户,有力地带动了茶
  叶、果蔬、花木、畜牧、香榧等基地生产的发展,使全市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进
  程明显加快。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嵊
  州市把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来抓。到
  目前为止,全市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0家,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6
  家,绍兴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已遍布生产、
  加工到流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多类型、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方式和机制,有
  效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培育农业贩销大户是有效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嵊
  州市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培养贩销大户。2008年,全市有
  年贩销10万元以上农产品贩销大户1539户,从业人员3465人,销售额达到6.9亿元。贩销大户进超市、开专卖店、建配送中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增设农产品销售窗口126个,成为嵊州市农产品闯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品牌化营销 切实提升农业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嵊州市采取引导
  鼓励、政策奖励、绩效考核的办法,推进合作社创品牌、争名牌。按照“一个产业主打
  一个品牌”的策略,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茶叶、香榧等产业的集群品牌建设。重点
  加大了“越乡龙井”茶叶集群品牌的培育,全面开展“越乡龙井”系列推介活动,委托高
  等院校制定茶叶品牌规划,邀请省内外专家召开“越乡龙井”发展恳谈会等。经过这几
  年的努力,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130多只,其中全国农博会名牌产品3只,
  省著名商标4只,市著名商标17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8只,市级农业名牌产品15
  只。“越乡”龙井茶被评为省级农业名牌产品,“一景、华发”图形商标被评为绍兴市十大品牌,“皇帝”茶叶被评为浙江名牌农产品,山珍牌香榧被评选为浙江省“十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农产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