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绍兴特刊地方篇

群山翠绿竞献宝

  •   本报记者 陈卫梁 通讯员 章亚莲
      说起新昌,人们自然会想到连绵的群山,在浙东这个八山半水分半田、仅有22万余亩耕地的山区县,通过全面实施“山上抓开发,山下建龙头,山外拓市场”的发展战略,调整结构,加快转型,立足于山地发展茶叶、高山蔬菜、名优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把山区农业搞得红红火火,声誉鹊起,成了我省山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典范。如今的新昌不仅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还是全国唯一的茶叶标准化示范县。
    特色农业 群芳争艳
      近年来,新昌特色优势产业纷纷崛起。高山蔬菜、小京生花生、名优水果、蚕桑、中药材、宫廷黄鸡、獭兔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群得到培育发展,成为新昌农业的新亮点。该县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优质化”作为发展方向,在稳定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山地蔬菜产业层次,积极发展蓝莓、中药材、红豆杉等新兴产业。
      依靠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当地产业经营主体也得到不断壮大。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0家。其中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年销售超亿元的有5家,2008年实现产值27.08亿元。
    “大佛龙井” 一枝独秀
      新昌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已有1500多年产茶历史。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农业产值源自名茶产业,茶叶产业链总产值近10亿元,有18万人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仅茶叶一项,每年就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茶叶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新昌农民的致富产业。“大佛龙井”品牌的崛起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从2000年至今,新昌县委、县政府已陆续出台了4个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每年都从财政中拨出上百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老茶园改造项目、茶园良种化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和开设“大佛龙井”专卖店。据统计,自2000年至今,全县已有3.6万亩良种茶园获得了政策性补助,发放补助金1451多万元,受益茶农3万多户,茶园改造项目成为百姓受益面最广、满意率最高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新昌县致力于茶叶品质的提升,一方面积极引进茶树良种,研究推广名优茶机制,推广茶叶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另一方面组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提高茶农的生产水平。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县已拥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7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60%,建成省级示范茶厂3家、标准化名优茶加工厂74家,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和“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
      在抓好茶叶品质的同时,新昌县还十分注重茶叶市场的建设与拓展,重点宣传促销“大佛龙井”,已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济南等地组织举办了上百场大佛龙井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在全国开设450多个直销网点、42家“大佛龙井”专卖店,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产品与品牌营销网络。并通过与天福集团、老舍茶馆等著名茶企合作,在名企平台上借力宣传新昌茶业,使“大佛龙井”香飘全国。
      茶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有效激发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现今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近12万亩,2008年茶叶产量5495吨,产值4.29亿元,其中名茶产量4005吨,产值4.19亿元。
    道地白术 药香四溢
      中药材一直是新昌县的传统产业,全县拥有植物类中药材797种,是我省中草药重点产区之一。新昌中药材主要有白术、雷公藤、山茱萸、元胡等,尤以新昌白术最富盛名,素有“北参南术”之称。近年来,新昌白术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该县每年投入几十万元进行科技攻关,研究推广了白术规范化栽培、稻板白术等一系列省工节本的新技术,种植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至目前,全县白术的种植面积已在8000亩左右,年产量1300吨。1988年,新昌县被列为省白术出口商品生产基地,2001年,新昌白术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市场兴旺交易火爆农民喜悦
    新 昌
    XinChang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