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绍兴特刊地方篇

都市农业进行曲

  •   见习记者 陈卫梁 通讯员 施关林 楼望旦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绍兴市越城区区域范围逐步缩小,耕地面积相应减少,农业发展空间受压缩。对此,越城区审时度势,凭借“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理念,以农产品加工、种子种苗、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流通等“四大中心”为抓手,吹响都市农业进行曲。
    第二乐章:
    靠科技支撑兴种苗产业
      依托科技支撑,发展种子、种苗产业,是越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绍兴鸭具有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是我国水禽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优势品种;中华鳖是我国优质名特水产品种,区域优势十分明显。为此,该区以绍兴鸭、中华鳖为主导品种,加大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力度,打造全国性种子种苗中心。
      该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工商企业投资建立“农字号”科创中心,加大种子、种苗研发力度。通过引进绍兴咸亨集团,与绍兴鸭原种场联姻,组建了绍兴咸亨绍鸭育种有限公司,公司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国家级绍兴鸭原种场。原种场拥有13000平方米鸭舍和1000平方米孵化中心,形成了年存栏种鸭6万羽、年产苗鸭1800万羽的生产规模。
      该区与农业科研院校进行紧密技术合作,联合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动科院、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组成了绍鸭、中华鳖良种选育开发技术网络,并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建立博士生研究基地、联合组织技术攻关等途径,加强对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成立了绍兴鸭和中华鳖名特水产工程研发中心,并分别被认定为省、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建立了中华鳖和绍兴鸭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生产示范区,制定原种生产等系列标准,提升种子种苗企业管理水平。
      越城区充分利用种子、种苗资源,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助推农民增收。目前,越城区已建成区域化水产、家禽苗种生产供应基地,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带产业,在保护优质资源的同时,导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以苗种为辐射纽带,带动周边上万农户增收。省一级良种鸡场——越州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已形成种鸡存栏17万套、年出产优质苗鸡2500万羽的生产规模。公司联结省内外农户3000余户,今年,公司投资2500万元,欲建一个年屠宰肉鸡800万羽的加工场,待这个加工场建成后,预计可为农户年增收2500万元。
      截至2008年底,越城区已形成以中华鳖、绍鸭、红宝鸡、浙东白鹅、大裕兰花为重点的5大种子、种苗产业,固定资产近2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2.3亿元,利润2500万元。
    第一乐章:挖特产文化 拓发展空间
      有人说,农副土特产上有文化元素,而且是一座富矿。绍兴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古越文化孕育了一批像乌干菜、霉豆腐、鱼干、香糕等极具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绍兴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这些土特产品文化底蕴深厚,并随着鲁迅作品传播海内外,孺幼皆知,有着独特的市场消费基础。
      越城区根据这一特点,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挖掘特产文化,拓展发展空间,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农业,着力培育农企龙头。该区每年通过层层筛选,确定一批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6家,固定资产4.7亿元,年销售额4.1亿元,其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家。
      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既可以有效聚集农产品加工企业,又能破解农业发展空间受制约的难题,借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越城区的决策者深谙此理。于是,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纳入了绍兴生态产业园的统一规划,绘就了建立1000亩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的蓝图,以园区为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加工项目向园区集聚。如今,已有蓝天食品、老百姓食品、越亨食品等9家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额达到1.5亿元。
      在抓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同时,越城区积极实施农业外拓战略。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创建原料基地在外、产品销售在外的“两头在外”模式,化解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难矛盾。目前,全区已有8000多位农民走出去,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立水产、珍珠、畜禽、蔬菜、大豆等农产品原料基地,累计外拓各类基地面积达252.8万亩,相当于全区现有耕地总面积的31.5倍,现有水域面积的99倍,再造了30个越城区。
    第三乐章:扬区位优势 拓农业功能
      发展都市农业,既要注重发挥农业的经济功能,更要拓展都市农业的文化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为此,当地利用绍兴文化、旅游、自然生态资源等区域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根据绍兴城市发展目标,该区确定了以发展“一区二圈一带”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项目:“一区”即利用鉴湖、东湖和皋埠镇南部山林资源为主的南部生态区,重点发展花卉基地,建设开放式主题公园;“二圈”即以老城区环城河、新城区二环河的两个城市景观河湖生态圈,通过清水河道和绿色林带建设,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环河生态公益林建设;“一带”即连接会稽山、东湖、吼山风景区和宋六陵古址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建立农业示范带,营建绿色长廊,发展集教育、科普、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
      当地还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设施,发展3种类型的休闲观光产业,延长产业链。一是发展生态观光园区。按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努力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为人们观赏田园风光、欣赏山水景色、品味农家乐趣、体验种养生活、陶冶精神情操的理想场所。二是发展绿色休闲企业。把农业加工企业建设成为生产物质产品、体现绿色特色、具有休闲功能的三位一体企业。三是发展花木园艺产业。结合旧城改造、城市拓展、道路延伸、河道整治、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配套进行,把花木园艺产业纳入城市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建设项目。目前,全区已建成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7家,面积6900亩。
    第四乐章:建物流中心 展产业长链
      越城区是绍兴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又是绍兴现代物流中心,当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着力构筑绍兴农产品的物流平台,建设绍兴农产品物流中心。目前,区内共有蔬菜、果品、水产等专业批发市场和各类农贸综合市场20家,总营业面积20多万平方米,年成交额8亿元。其中,大昌水产批发市场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建了干海产品和鲜虾市场及配套的冷库、综合楼。目前,市场已覆盖全市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年交易额超5亿元。该区已有8家企业的农产品进入超市,建立农产品连锁店2000余家,初步构筑起立足绍兴、接轨上海、面向全国的农产品流通平台。为适应农业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当地还培育了一批专业贩运大户。目前,该区年销售额10万元以上的专业贩销大户已有85户,区内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社和贩销大户进行加工和销售。
    越城
    YueCheng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