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猪流感”十日祭

  本报记者 陈小平
  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宣布墨西哥暴发“猪流感”疫情至今,“猪流感”及其疫情迅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类对猪的“质疑”也从未如此空前。这过去的10多天,对猪来说恐怕如半个世纪那么漫长。
人有病,猪背罪
  墨西哥是最先出现疫情的国家。由于有专家怀疑疫情可能来自养猪场,而最初的检测确实发现了猪流感病毒的痕迹。鉴于猪流感病毒确实有变异并传染给人的可能,敏感的媒体立即加以报道,“猪流感”一词就这样流行了起来,以至成为约定俗成的疫情名称。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4月30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依据,此次流行的病毒仅在人际间传播,尚无证据表明它在猪群内传播,或由猪向人传播,也无证据表明人因食用猪肉或相关产品染病。
  同一天,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有过一番经典论述:“简单地说,这次是人有病、猪没病,这个病在人之间传播;外国人有病,中国人没病,中国的猪更没有病。”
  此后的几天,加拿大虽发现猪场有一头被人感染且发病的猪,但染病和发病猪无一死亡,眼下已经痊愈或正在恢复健康。除此以外,目前全世界尚无猪感染此病的信息披露。
  现在,权威机构已经给猪正名,为它洗刷了“不白之冤”;但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人们对猪的偏见并没有一下子消除。
  人类曾经面对和遭受过无数的灾难,为什么流感仍然让全世界陷入恐慌?有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不假,但扪心自问,这一次人类患的仅仅是流感么?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小小的病毒,迅速搅动了那么多人的生活?是病毒本身的毒性,还是人们日益脆弱的神经?
多灾难,谁之过
  如果人类能想象一下猪、牛、鸡、鸭等畜禽近年来的生活,就一定会感叹:畜禽们也太多灾多难了。
  1996年3月,英国“海绵状脑病顾问委员会”(SEAC)推测人类致死性海绵状脑病(C-J病)可能与患者曾接触过疯牛病有关。这一推测很快轰动全球,全世界闻“牛”色变,对养牛业发达的欧洲国家造成沉重打击,首当其冲的英国更是开展了耗资巨大的“灭牛工程”。
  2004年年初,东南亚及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时鸡苗价格大跌,出售困难;禽类产品消费直线下降,市场萎缩,肉鸡养殖业损失惨重。除了病死的,仅中国就扑杀了近千万羽家禽。
  2005年6月,我国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对四川乃至全国的生猪生产、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外销不畅、内销疲软,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有业内人士估计整个产业损失在七八十亿元以上。
  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经披露,市场马上受到影响。在杭州安琪儿市场经营猪肉的李大嫂,以前每天能卖两头猪,疫情传出后连半头也卖不掉;杭州市萧山区养殖大户楼法庆所在的合作社以前每天出栏500多头,但这两天每天只卖了450来头,这还算好的,其他猪场销量甚至有暴跌40%的;义乌华统肉制品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楼中云则说,受疫情和消费者心理因素等影响,该公司生猪日屠宰量一度下滑了17%左右。据省畜牧兽医局监测,疫情传出后,我省生猪均价两三天内每公斤快速下跌了1元多。有网络消息称,北京市场猪肉与白菜同价。
  这是近年来发生的较大的几起动物疫情,而那些小的、局部性的,又有多少畜禽受到影响。事实上,畜禽们所受到的影响不仅仅来自疫病,还有市场。去年9月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奶业生产遭受重创,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许多养殖户含泪倒奶、杀牛。这样的市场波动导致畜禽遭殃的事年年发生,况且不少是人作了孽,却给本不相干的畜禽们招来了血光之灾。
  试想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但凡有动物疫情传出,不管它跟你隔着千山万水,也不管跟当地有没有关系,人们都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远离这种动物及其产品,这个群体的生存、发展环境就迅速恶化,甚至有大批的猪、牛、鸡、鸭要为此殉葬。这种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畜禽们自己没有“维护”好,还是人类强加给它们的呢?
讲科学,促和谐
  家畜、家禽是人类的朋友,1万多年前猪就已被人驯化,鸡也差不多同时被圈养了。与人类相伴走过的这100多个世纪中,它们吃饱喝足就是为了人类果腹和营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肉、禽、蛋、奶等畜禽产品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必需品。可以说,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猪、牛、鸡、鸭等畜禽。
  离不开畜禽,就要正确认识畜禽。畜禽毕竟是有生命的动物,它们和人一样会生老病死,因此就要科学面对畜禽的疫病。
  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出后,农业部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农业部门应对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应急预案》;省农业厅进一步加强了生猪产销和价格监测,积极开展风险预警、技术指导和产销服务等,努力帮助养殖场(户)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省畜牧兽医局则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型畜牧业,改善畜禽养殖条件,提高畜禽防疫水平,以更好地抵御各种疫病。这些及时、必要的措施,必将帮助广大养殖场(户)更好地克服流感疫情带来的影响,帮助生猪产业尽快走出低谷。类似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以前有,现在有,将来也肯定会有,农牧部门的防控措施固然非常重要和关键,但光靠这些,还远远抵御不了疫情给畜禽产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冲击,人们更需要在内心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这个屏障,就是我们对畜禽疫病的正确认识,对科学发展畜禽产业的坚定信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报今日第2版配发“大地絮语”:《为“八戒”平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