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去年这一天,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巨大的灾难让我们痛楚,让我们铭记,也让我们成长。防灾减灾,未雨绸缪。浙江是多灾易灾区,灾害面前,你如何应对?
每年,20种自然灾害侵袭浙江
我省位于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大自然赋予浙江的一份厚礼,但也让浙江成为多灾易灾区。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也相当严重。除了破坏性地震,台风、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寒潮大雪、冰雹、雷击、沿海大风、低温冷害、大雾、滑坡、泥石流等近20种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对我省造成严重影响,每年给我省带来的经济损失占GDP总量的2%左右。对浙江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当属台风,在所有沿海省份中,我省受其影响最严重。1949-2008年,影响浙江的台风共205个,年均3.4个,其中,登陆我省的台风有40个,年均0.7个。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登陆我省的台风,强度普遍强于其他沿海省份。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的超强台风共7个,我省占4个。2004年的“云娜”台风、2006年的“桑美”台风、2007年的“罗莎”台风等,均给我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洪涝、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大风、雷电等也是我省发生较多的气象灾害。去年,我省还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16起,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8万元。
今年,将受3个以上台风影响
我省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最近5年,平均每年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达到4.4个,比历史平均增加了37.5%,夏季突发性强暴雨、高温热浪、雷电等灾害天气也有增多趋势。
省气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资料分析,今年我省仍属气象灾害偏重年份,预计将有3个以上台风影响我省,而且通过气象分析,今年浙北遭遇台风的概率较大,防灾减灾形势总体不容乐观。
从天气趋势看,今年极端性天气事件将增多。去年年底以来,我省出现了罕见干旱,从去年11月上旬到今年2月上旬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少64%,随后又出现了持续阴雨,为近10年来少见的反常天气。考虑到我省自1999年以来就没有发生过流域性大洪水,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根据水文规律,今年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
而从地质灾害来看,省国土资源部门日前完成了对全省48个县(市、区)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共调查小流域沟谷12504条,基本查明泥石流隐患沟谷1621条,这些隐患威胁人员3.8万多人,威胁财产9.5亿多元。据分析,根据我省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仍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台汛期两个阶段,省内大部分地区梅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机率将比去年略低,但台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将高于去年。
灾害面前,应对有方
“政府危机管理传统的工作理念是直接救灾,它的工作重心是灾害发生以后怎么办;而新时期最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是如何避免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工作重心倾向于灾前防范。”省气象局局长黎健日前表示,近年来,我省致力于围绕灾前防范,积极探索和制定灾前防范认证、灾害应急、灾害防御规划等管理机制,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规范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在灾害发生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省在全国较早开展了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2006年4月22日,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7件关于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从省到市、县、乡镇,涵盖冰雪、台风、梅汛等领域的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部门联动的社会防灾机制。
——为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我省各级农业部门除不断完善各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外,还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生产体系逐步健全。
——近5年来,全省财政共投入近50亿元,用于改造农村危旧房;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已建避灾安置场所4414个,可容纳近150万人避灾;救灾专业队伍素质、仓储建设、物资储备等综合救灾能力不断增强,还创新性地开展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仅2008年,就有2.09万户参保农户得到理赔,赔付金额8000余万元。
——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的防治原则,去年我省对全省115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专项调查与论证,省级财政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和搬迁避让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通过采取应急排险、勘查治理、搬迁避让等手段,使2.6万多人免除和避开了地质灾害威胁,走上了脱险脱贫之路。
正是因为有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和应急响应系统,虽然近年来我省频遭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但抗灾减灾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去年,全省没有一人因梅雨洪水、台风灾害死亡,没有一座水库因暴雨洪水垮坝,没有一处标准海塘因台风暴潮决口,洪涝台旱灾害损失72.9亿元,是近10年来损失最轻的一年。
虽然天依旧会有不测风云,但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去应对。灾害带给我们的伤痛,一定会越来越少。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