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避险篇
台风来了如何避险
(1)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2)居住在危险地段和危旧住房、工棚的群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3)将放在室外的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4)准备手电、食物及饮用水,检查电路,防范火灾。(5)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要尽可能沿墙边或抓住稳固的固定物行走。(6)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呆着不动。因为台风的“风眼”在上空掠过后,地面会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但是,这种平静持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的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过来,如果你是在户外躲避,那么此时就要转移到原来避风地的对侧。
暴风雨将至,你应该怎么办
(1)暴雨发生时,尽量远离河道等,避免发生意外。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低洼的民房,可因地制宜采取围拦和抽水措施。必要时要转移到安全地带。(3)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4)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人在室外怎样防雷
(1)不宜使用手机。(2)不要站立于高树林子的边缘、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或靠近导电性高的物体。(3)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驾驶非金属厢式机动车赶路。(4)不要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棚附近停留。(5)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铁路轨道、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停留。(6)不要在屋檐、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7)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8)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更不要挤在一起。
高温天气应注意什么
(1)出现高温天气时,尽量不要在烈日下劳动,采取一些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人体。(2)离开高温环境时,不要马上用冷水浇身来降温;应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冷却下来,再洗澡降温。(3)要留意蚊虫叮咬,避免器械割伤等。因为高温条件下,伤口极易感染。(4)如遇中暑或其他高温诱发的疾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找人或打电话寻求帮助。
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3)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灾害小词典
【台 风】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影响浙江的台风年均3.4个,集中在5~10月。其中登陆浙江的台风年均0.7个,主要出现在7~9月。
台风是浙江省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其影响严重程度居气象灾害之首。近10年,因台风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140万亩,绝收547万亩,分别占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的38%和38%。
【暴 雨】
暴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在山区,暴雨还常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暴雨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又可将暴雨分为暴雨(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为100~200毫米)、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为200毫米以上)。
暴雨是浙江第二大气象灾害,根据影响时段不同,我省暴雨可分为梅汛期暴雨(5-7月)和台汛期暴雨(7月中旬-10月)。
近10年,浙江省因洪涝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2897万亩、绝收486万亩,分别占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的27%和33%。
【干 旱】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土壤水分不足,作物因缺水而减产的一种长期气象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干旱是浙江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危害最大的是夏秋干旱。
近10年来,浙江省因干旱累计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024万亩,绝收272万亩,分别占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的19%和19%。
【高 温】
一般把日最高达到或超过35℃的天气现象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成为酷暑,连续三天或以上日最高温度≥35℃称为连续高温。
浙江年平均35℃以上高温日数沿海、海岛在10天以下,金衢盆地、丽水市达30-40天,其他地区为10-30天;极端最高气温除海岛外均在40度以上。
【雷 电】
雷电(又称闪电)是大气中的一种剧烈放电现象。在电闪雷鸣的时候,剧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波,常常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损毁、火灾以及电力通讯系统的瘫痪,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浙江是多雷暴天气的省份,雷电灾害发生率较高。雷暴日数浙西南地区50天以上,浙东北地区20-40天,其他地区40-50天。
雷电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仅2007年1-9月,我省就发生雷灾1993起,引起火灾和爆炸22起,雷击死亡42人,伤35人。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台风吹毁的房屋电闪雷鸣
防台减灾篇
瓜菜生产如何防台
1.搞好区域布局,合理安排茬口,适期播种,避开台风高发期,推广抗台型大棚设施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提高避灾抗灾能力。
2.根据台风风力强度、作物经济价值等,分类指导,保护重点设施和重点作物。
3.台风来临前及时整修田块、清理沟渠,保持排灌畅通。
4.当预报台风风力小于10级时,及时抢收成熟和即将成熟的作物;加固设施,闭棚防风,保证棚膜、设施及作物的安全。
5.当预报风力大于10级时,特别是台风中心经过的地方风力达12级以上,要果断卸膜保棚,能转移的作物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情况紧急时采取割膜保棚措施。
台风来临,畜牧业如何应对
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消息,要落实人员加固养殖场舍、仓库及其他相关设施;根据台风等级,备足饲料和一定量的农用薄膜、农用柴油;准备好抽水机和停电照明设施;准备好动物防疫消毒液和喷射机械;准备好应急疫苗等其他物资。
发布台风紧急警报后,首先要确保人身安全;台风登陆和过境地区,要将不符合抗台要求的畜禽舍内的畜禽转移到安全场所;其他地区重点对建在河道、水库周边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种畜禽场、地方品种保种场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台风过后,要对畜禽饲养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灭源。特别是规模饲养场户要用动物防疫部门分发的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池内的消毒药要每天更换一次。散养户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0~30%热草木灰水进行消毒。同时,要保持栏舍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排出栏舍、饲料储存场所内的不良气体。发现死亡畜禽,一定要按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深埋处理:一般坑深2米以上,在底层洒上石灰,畜禽尸体入坑后,洒上石灰或消毒药,再覆以厚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焚烧处理。),严禁食用,以防中毒。
修复被台风毁坏的栏舍。注意畜禽饮水卫生。提高饲料的营养成份配比,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等。对未在免疫保护期内的畜禽立即进行免疫预防,同时严禁非本场的其他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场内,防止疫病的传入与发生。
蔬菜受涝怎样补救
疏通沟渠,尽快排干菜田积水,降低水位,防治作物根系渍水时间过长而凋萎死亡。
雨停后,瓜菜大棚要及时通风换气。要清除病株、病叶,降低田间湿度和减少病源,预防病害蔓延。
植株恢复生机后,及时喷施一次叶面肥或追施速效肥,并进行中耕、松土、培土等,促使作物恢复生长。
转晴后,抓紧进行一次疫病、灰霉病、霜霉病或枯萎病等病害的防治。
对受灾严重或绝收的田块,可补播一批速生叶菜,如“上海青”、“抗热605”、“早熟5号”等。
受淹水稻要加强管理
因暴雨袭击而受淹的稻田要抓紧疏通沟渠,减轻涝渍危害。但也要注意雨后可能会遇到高温,因此不能把田间水排完,要适当保留水层,以免高温伤苗。
及时施肥。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田块,施肥量可少一些,部分受淹时间长、稻苗损伤重的田块,要适当多施,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防止一次施肥过多,造成肥害伤苗。在追施恢复肥的同时,采取“上喷下追”相结合的方法,喷施高效叶面肥,促进其恢复生长。
排水后,在稻田浮泥得到沉实的基础上,坚持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
受持续降雨影响而迟播的直播稻田,要加强灰飞虱防治。受淹水稻恢复生长后长出的叶、蘖较嫩绿,易遭受稻飞虱、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危害,要切实加强病虫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如何抢救受涝苗木
受涝后的林木苗圃,首先要及时排水,扶正苗木,洗净上面的淤泥杂物。待苗木恢复生机后再进行松土、除草,以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
待苗圃地稍干后,即可追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也可施草木灰,防止苗木烂根,然后再施淡水肥。几天后可喷施少量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增强苗木根系吸收能力,促进苗木健康成长,提高抗病虫能力。还要注重病虫害防治。对苗圃地全面喷施0.5%—1%的波尔多液进行消毒。
水产养殖与休闲渔业怎样防台
养殖户要及时收听台风动向、气象和海洋预报,与乡镇或村(社区)保持联系。气象部门发出台风警报后,涉渔休闲业所有水上经营活动应全部停止,积极做好游客和从业人员撤离、产品抢收、物资转移等相关工作。检查水产养殖和涉渔休闲业设施,加固网箱、筏架、管理房等,沉降式网箱按要求下沉,提前起捕已达到上市规格的养殖产品。
台风警报解除后,养殖户要及时检查各类设施和产品的损失情况。检修养殖及休闲设施设备,开展自救重建工作;涉渔休闲业经营单位须在确保设施、设备运营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恢复经营。做好水产养殖灾后病害防治,及时捞出水体中的死鱼、死蟹等,并作无害处理,避免疾病传播。损失严重的,在对养殖设施修复、消毒后,及时补放苗种,尽快恢复生产。围塘养殖要密切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检测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采取补水换水、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措施。
出海渔船如何避险
出海渔民要及时收听台风消息、气象和海洋预报,注意接收乡镇政府、村(社)、渔业公司及渔业管理部门的通知等各种信息。台风消息发布后,要及时向所辖的村(社)、渔业公司或乡镇政府报告渔船船位、准备避风的地点、何时进港避风等防台措施落实情况。要重点检查渔船的航海仪器、舵机、锚机、动力等船舶操纵关键部位的设备性能是否正常完好,发现问题须及时修复。
返航渔船出现险情时,应及时向所辖的村(社)、渔业公司或乡镇政府报告求援,必要时可直接向海上搜救中心求援,并同时采取自救措施。所有渔船要及时避风到位,并加强锚泊能力,加固缆绳,防止移锚碰撞。需要转移和撤离的人员必须及时转移和撤离险地。
水泥立柱抗台大棚
抗旱减灾篇
高温干旱,农作物怎么管
高温来临前,农业生产要采取各种防高温措施,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如选用耐高温品种,调整好播期,避开高温季节;进行科学肥水管理,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高温危害;搭建防护网,避免太阳直射农作物;对水果套袋,缓解日灼危害;蔬菜栽培合理密植,使茎叶相互遮阳;与高秆作物间作,利用高秆作物遮阳。
在蔬菜管理上,由于秧苗抗旱能力弱,苗床地应尽量保持土壤湿润。连续高温干旱期间,可3—5天浇灌一次跑马水。早晚浇灌,水灌至沟平后排干余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微喷滴灌、微蓄微灌等抗旱节水措施。要保持苗地土壤疏松,防止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杂草争肥争水,促进发苗。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每间隔15—20天施一次沼液肥、稀人粪肥或0.3%尿素,一般在傍晚时使用。雨前施化肥需防烧苗。同时,高温干旱时蔬菜易发炭疽病、斜纹夜蛾、小菜蛾等病虫害,要及时喷药防治。选用斜纹夜蛾等性诱剂诱杀雄蛾,防治效果好,生态环保。
畜禽如何防暑
遇到高温季节,畜舍屋顶、中转场可用遮阳膜、湿稻草等遮荫。集约化鸡场、猪场要自己配备发电机。以免停电而影响养殖场所降温。水塔、水箱要灌满水。
在养殖管理上面,要注意通风,早、晚开门窗,中午高温时用排风机降温,冷水冲淋。放牧家畜要选择早晚放牧。栏舍中的水糟不能断水。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食欲不良的畜禽可多喂些青饲料。
高温季节的鱼塘管理
高温季节,应适当提高塘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保证水质不过于肥,防止池塘缺氧浮头。可通过补水使鱼塘水保持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具体方法:每两天补水1次,补水量要视鱼塘的水质指标而定,若氨氮含量较高、水太肥(透明度低于25厘米)时要多补。补水应在凌晨三四时进行,因为此时鱼塘耗氧量达到极点,即鱼塘水中的含氧量最低,此时补水效果最好。
同时,要进行排水,使鱼类的排泄物或饲料残渣以及氨氮含量高的下层水排出,以减少夜间水中的耗氧量,从而相对增加溶解氧含量,防止水质恶化。排水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夜间至清晨之间。有条件的池塘每星期可排水3次,每次排水量应为鱼塘总水量的二十分之一,且每半月可大排一次(约占鱼塘总水量的五分之一),并在排水的同时对投饲场所进行冲洗。
每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一次,1-2ppm浓度,亩用量20公斤。施用生石灰既能消毒水体,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又可调节水质,提供鱼类适宜的碱度、硬度及缓冲能力,对淤泥较多的鱼塘,还可促进有机质的矿化,并能置换出浮游生物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对肥水池塘,要科学使用增氧机,将上层高溶氧水体转到下层,从而促进底层水“氧债”提前偿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了鱼类缺氧浮头的威胁,杜绝鱼类泛塘的发生条件。
增氧机使用方法: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要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鱼类浮头早开机;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面积大的开机时间长,负荷面积小则开机时间短。注意晴天时不能在傍晚开机,否则易引起池塘半夜缺氧,造成泛池。
草莓遮阳大棚
(本版稿件由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