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 艾克医院院长 孙尚见
“治疗肿瘤要中西结合,就好像人要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
有个统计,说来你可能不相信,我国有30%的肿瘤病人,从头到尾没有吃过中药。
这很可悲啊!
吴孟超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对于肿瘤的治疗,他一直主张中医西医结合,他说:“治疗肿瘤要中西结合,就好像人要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
越是有名望的医生,越懂得尊重别的医学体系。吴院士自己是有名的肿瘤外科西医生,对中医却非常尊重。我们省里许多有名的西医生,对中医也是很尊重的。我们医院经常有病人来告诉我们,是某某大医院的医生叫他们来看中医的。
我不能接受的是极个别医生面对病人咨询时,把话说得比较绝:你们家属的这个毛病治不好的;中医没有用的,治不好的;中医怎么可能把肿块消掉?!中医嘛是安慰安慰你们的等等等等。
我要说:“人到高处总虚心,真有医术的人是不会鄙视其他的医学科学的。西医是科学,中医同样是科学,不然的话国家不会把中国中医研究院改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不是真正的科学,那就应该叫不科学院。我们医院每年都治好一批病人,这其中有些人是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是被医院硬退出来的,我们把病人治好了,他人活得好好的,我总不能把活着的人说成死了,也不能把死了的人说成活着。对不对?有些西医生面对铁的事实还不服气,说那些中医治愈的肿瘤病例其实不是恶性肿瘤。我要告诉你,这疾病的诊断可不是我们自己做的,是大医院做的,B超、CT、核磁共振、X光片、各种化验报告应有尽有。”
我们在病人面前从来不批评西医,在我们看来,不论什么医学,能把病人疾病看好的医学就是好医学。“治疗肿瘤要中西结合,就好像人要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有些病人,到我们这里来看病时,其实已经迟了,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把西医当成首选,把中医当成第二选择,或者说仅仅看成是辅助治疗手段,甚至压根就没有想到用中医治疗。这都是不对的。真正科学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中西结合,不可偏废”。
得了肿瘤不能急也不能拖
由于种种原因,我发现有一些病人查出疾病后紧迫感不够。时间就是生命,很多肿瘤从查出来到生命终结确实只有几个月。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快速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效果会比单一手段要好,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优势,所以我劝大家不要把中药这个武器丢掉。但很多人不相信我们,认为中药是吃不好肿瘤的,不可能把肿块给吃掉的,结果就不吃,把生的希望放弃掉了,你说多叫人心疼、可惜?
有的人说中医中药不科学,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一是认为中草药不就是山上的路边的一些树根、树叶、草根、野草吗?与垃圾没什么两样;二是西医是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的,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是一种微观的科学。而中医中药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属于讲不明白的那种。既然你讲不明白,自然就不是科学。
我不想争辩,还是让《瞭望》周刊来讲:有人认为,科学是能够“实证”的,医疗的价值须具“可检验性”,有效的方药应当经得起“重复”。而中医治病,即使针对同一种疾病,今天用这个方子,可能明天就没效果了,或者对这个病人有效,对另外的病人又无效了。据此,他们认为中医药不科学,甚至是“巫术”。其实,并非中医不可重复验证,只不过西医重复验证的是“病”,而中医重复验证的是“症”,例如《伤寒论》中的两百余首经方,重复了1800余年,至今仍然疗效卓著。
当然,中医能治肿瘤,但也不是所有中医师都能治疗肿瘤。肿瘤有它的特殊性,虽然它是有形的肿块,但这肿块不像跌打而致的瘀血包块,用活血破瘀药就可以使肿块消失,相反,乱用活血药有可能使肿块破裂或肿瘤细胞扩散。如果见到病人虚弱即用补药,有可能招致闭门留寇,使毒不外出,反向内攻。《内经》云:补必客邪,意即补药用后要留住邪气。有时我会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病人吃几个月,肿块发展得很慢或者不发展,突然肿块增大。经过反复返向,病人会讲:我吃你的药觉得效果太慢。想找更好效果的,所以去吃这个药,拿出方子一看吓一跳:党参30g、黄芪30g或三枝30g、元胡30g,这样的用药,我看着都怕。
得了肿瘤怎么补
得了肿瘤,由于平时没有营养方面的知识,乱补、误补现象非常普遍。
18年来,每当有新病人来看病,问我应该补点什么?我总是说,你回家准备一口大锅,一次放上2公斤以上新米,慢慢熬,熬成一锅粥,粥上面有一层膏油一样的米糊,你要坚持每天早上空腹喝上一大碗,这对身体很有好处。
粥上面那层细腻、粘稠的米糊,中医叫做“米油”,民间叫“粥油”,杭州人叫“粥引汤”。这层粥油,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滋补力很大,所以行内也有“粥油赛参汤”的说法。人参汤大补元气,但不是人人适合,要吃人参汤必须与中医生商量。但粥油不同,它没有任何禁忌,家家能烧,人人能吃,怎么吃也吃不坏。
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用大米熬粥,有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之强,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喝粥油最好是空腹,而且加入少量食盐,可以起到引“药”入肾的作用,以增强粥油补肾益精的功效。
要想获得优质的粥油,煮的时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要添加任何佐料。研究表明,新鲜大米的粥油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服用,而陈米熬成的粥油,则有导致溃疡的副作用。因此,熬粥所用的米必须是优质新米;否则,粥油的滋补作用会大打折扣。
有些病人想让自己的毛病早一点好起来,胃口不好,就先吃药,硬把药吃下去了,但饭他不肯吃,或者吃得很少。这其实也是不对的,光吃药不吃饭,一个巴掌拍不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就有限。只有把饭吃下去,药物才能有效地去战胜病魔。
说到肿瘤病人的饮食,另外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病人过多地吃水果。大家都知道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补充维生素,一个人生了病,家里各种各样的水果多得不得了,病人家属这个时候也会劝病人多吃点水果。但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水果一箩筐,不及粥油一大碗!多吃水果不仅不能有效地改善病情,而且如果一味多吃水果,肚子会被水果填得饱饱的,结果连饭都吃不下,这样反而会影响康复的进程。
“人是铁,饭是钢”,老话里的道理往往朴素而深刻,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要多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