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桐乡市各镇、街道的动物防疫员陆续收到了一台形似手机的“小电脑”。不过这台“小电脑”作用可比手机大多了,它可以将每头猪、羊的信息进行存储,建立起家畜的“数字身份证”。这标志着该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这台‘小电脑’叫识读器,每台配备一个SIM卡和一个IC卡,插入IC卡后就可以在识读器上存储信息,SIM卡通过移动信号可以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相关专家说,配备这样的识读器后,动物防疫员在现场就可以完成每头家畜的身份登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桐乡市从2007年起开始在家畜中使用二维码标识,现在该市家畜佩戴率达到100%。标有特定号码的二维码耳标初步实现了每头猪、羊有自己的“身份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胡学成是该市崇福镇一位动物防疫员,崇福是桐乡市家畜饲养量较大的区域,胡学成感慨,用原来的方法要对每头猪、羊建立档案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防疫员一般只能对一个批次的家畜分阶段建立档案。”胡学成说,因为都是手写材料,防疫员不可能对几万头猪、羊进行完备的信息记录。最让动物防疫员头疼的是,如果哪批畜产品出现问题,就要从一大本一大本的信息记录簿里查找,费时又费力。
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可将每头生猪的饲养地、饲养人、疾病防疫以及宰杀检疫等信息,以其耳标条形码进行链接并录入电脑,上传到农业部数据库,这样就可以通过耳标条形码的惟一性追溯生猪或商品肉的信息,这个条形码就好比生猪的“数字身份证”,如果牲畜及其产品出现问题,就可以利用追溯体系迅速追查到牲畜的产地、饲养者、防检疫责任人,追查到牲畜及其产品的流动路线,实现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追踪和责任追查。
(沈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