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通讯员 朱建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湖州风光”,这是对湖州风光的盛赞;“五谷丰登畜禽旺,蔬菜瓜果四季香,鱼虾跳舞鳖欢唱,游客成群乐农庄”,则是对湖州现代农业的生动描述。一句话,这儿一派好风光。
近年来,湖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湖滨大城市的总目标,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为波澜壮阔的湖州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光农业:
乐了市民 富了农民
江南水乡,水生灵性,古景今色,因水生动。出湖州市区沿湖盐公路行驶20公里就是风景秀丽的荻港古村,湖州休闲观光农业的代表作——荻港渔庄就坐落在古村南侧。一走进渔庄,鱼翔水塘、鹭飞田间、翠竹摇曳、粉墙黛瓦的田园风光随处可见,游客徜徉其内,流连忘返。渔庄负责人徐敏利告诉记者,渔庄以独特的“桑基渔塘”资源为基础,以荻港古村落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秉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经营理念,除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和青鱼养殖业,还开辟了打年糕、酿米酒、磨豆腐、采水果等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项目。自2006年5月开业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接待游客最多那天超过千人。纷至沓来的游客既为渔庄的餐饮、住宿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解决了渔庄及荻港村农副产品销售和农民就业等问题。据了解,目前荻港村有近200人在荻港渔庄上班。
荻港渔庄是湖州休闲观光农业的缩影,湖州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全市三县两区中有4个县(区)落实了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发展专项资金,金融部门加大了对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发展的信贷力度,2008年末贷款余额达到近5000万元,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相关机构把农家乐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列为重点培训对象,解决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和人员素质问题。好风光还需要勤吆喝,为此,湖州市积极开展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把(农家乐)纳入旅交会、农博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进行统一宣传促销,并联合电信部门推出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湖州行语音服务热线,还多次组织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企业到上海、杭州等地开展推荐活动等。
安吉中南百草园、德清杨墩生态农业园区、长兴城山沟桃园山庄、吴兴移沿山现代农庄、南浔徐缘渔庄……在湖州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湖州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5家,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村点122个、农家乐经营户861家,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餐饮型、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农家园林型、以现代农业观光为主题的游乐型等六大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类型,成了拓展农业功能、传播农耕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生力军。
龙头企业:昂起“龙头”带动“龙身”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增收困难的今天,湖州农业龙头企业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带动农民增收的重担。
浙江中味酿造有限公司,是湖州市一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公司在省内外建有种植基地3万余亩,联结农户2万多户。董事长陈卫忠说,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在保证企业原料来源的同时,确保了农户的稳定收入。2008年辣椒基地丰收,可是当地的市场价只有每公斤0.9元,公司以每公斤1.6元的保护价收购,确保了当地农户每亩增收1000多元。如今这家公司年产辣椒酱、酱油、米醋、黄酒、榨菜、腐乳及其他调味品10万多吨,产品销往沃尔玛、大润发、易初莲花、家乐福、麦德龙、欧尚、乐购等全国各大超市和卖场共6000多家门店,流通市场遍及17个省级城市,大力带动了当地辣椒、黄豆等种植业的发展,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中味”仅仅是湖州农企大军中的普通一员。近年来,湖州各地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6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
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当地土地流转进程、农产品品牌建设、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据了解,该市到2008年底累计流转土地53.64万亩,占全市耕地承包面积的29.5%;蚕桑、蔬菜、茶叶、特种水产、果品、笋竹、畜禽、花卉苗木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形成了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特色基地;制定和颁布了近200个农业标准,注册农产品商标820件,获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56件,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29件,荣获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分别为5只、60只。
湖州农业龙头企业在促农增收上的贡献,有数字为证:到2008年底,全市1092家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总额达285亿元,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9.1万余人,直接支付农民工资13.5亿元,以产业带动农户76.9万户次,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收购农产品总额达57.3亿元。
设施农业:
提升产业 强筋壮骨
眼下正值葡萄挂果的关键时节。近日湖州青藤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邹文奎整日忙碌在公司的设施葡萄种植园里。“公司种植的‘美人指’葡萄新品种,去年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36元,产品还供不应求。”邹文奎对记者说,“这全是设施栽培的功劳。”据了解,“青藤”依靠与浙大、上海农科院等院校的合作,掌握了有关设施葡萄种植的多项先进技术:欧亚葡萄品种引进选育、葡萄大棚设施栽培、葡萄生长人工控制等等。通过设施栽培,该公司的千亩设施葡萄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
农业设施的应用让瓜果蔬菜生产如同工厂流水线。浙江绿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有温室面积上千亩,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市场上需要的瓜果蔬菜。走进“绿叶”大棚,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琳琅满目,植保机械、园地耕作多功能机械、喷滴灌设施等多种先进设施农业机械,保证了“绿叶”的工厂化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每天至少有一个货柜车的“绿叶”优质农产品送到上海超市,进入市民家里。
设施农业发展如火如荼。据统计,截止2008年,该市共有各类设施蔬菜面积6.55万亩,设施葡萄面积2.57万亩,工厂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50家、总面积13万平方米,工厂化温室龟鳖类养殖温室面积202万平方米,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1080多家。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表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8年,该市在特大冰雪灾害和农业投入品大幅涨价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农业依然实现灾年丰收,取得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51元的骄人成绩,设施农业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