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通讯员 蔡卫强
自2004年以来,德清县按照该县农村“五化”战略(农业企业化、就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化和管理民主化),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 动力就业、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使德清现代农业阔步向前。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耕地流转面积达22.3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4.5%,涉及流转的农户占土地承包农户数的82.69%。
一个小村庄里的故事
笔直的柏油马路一头连着县城,一头连着武康镇五四村。放眼望去,马路两侧是成片的红枫、速生杨和仙人掌,在炎热的夏季给人送去了一份静谧宜人的气息,而连片的大田、规模化的产业,无不让人感到一股生机与活力。“我们村的2000多亩农田全部实现了流转,出租给了7家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现在成了花果、蔬菜、百合花、仙人掌等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文说,“是土地流转让村集体和村民们富裕了起来。”
连片集中的土地让五四村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全村所有耕地分别被7家企业(大户)承包经营,五四村仅有的2000余亩耕地上,竟然建成了400多亩各类花果蔬菜基地、460亩五彩红枫树苗种植基地、120葡萄种植基地、150亩鲜切花基地、170亩优质水果种植基地、120亩树苗草皮种植基地和600亩速生杨种植基地,昔日分散经营的田块,如今一片片整齐划一地长着葱郁的植物。
土地流转对农民来说,究竟有啥好处?2008年,五四村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村级集体资产78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2020元。这是土地流转后带来的硕果。据孙国文介绍,土地流转后,农民每亩每年可以收取600元的土地租金,和原来自己经营传统农业相比,每亩土地增收了180元,还省去了劳动力成本。规模化农业企业、种植户还为农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机会,企业设在村里的基地目前有长期性用工58人,季节性用工达到130多人,每月工资800-1000元不等,这一项就为村民们带来了每年100多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土地流转使大批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安心从事二、三产业,据介绍,目前该村已有90%的农业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
多项创新性的举措
土地流转涉
及到千家万户,如何确
保有序流转?德清县7成以上
的土地承包权得到流转有啥高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创新是推动土地流
转的“金钥匙”。
德清县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施了“定量不定位、定
权不定地”的办法,即在土地质量一致、按人口均分的情况
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确保农户拥有承包地的数量,但不确定承包
地的位置;确保农户拥有土地
承包经营权带来的收益,但不确定具体地块。特别是利用土地整理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对一定区域内多数农民愿意转包而少数农民不愿弃耕时,通过协商调整地块的方式促进了土地流转。承包大户如何与千家万户实现对接?德清县一方面建立健全县、乡镇(开发区)和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委托代理机制。目前,该县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各乡镇(开发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各行政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已全面建立。同时充分发挥乡镇以及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采用农户授权,委托村、组集体代理土地流转事宜的办法,把流转土地集中起来,由村经济合作社或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包,并提供相关服务。据了解,德清县已流转土地的53.3%是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基层组织实现流转的。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利益?为了保证农民的租金收入,德清县农业局每年都会根据粮食价格,确定一个土地流转指导价,使农户和租赁者心中都有一个参考价,在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中,对所流转土地进行有底价的公开招投标制,确保了土地流转的公开透明。同时,该县还建立了土地流转收益统收统分机制,即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向租赁户收取租金,然后按土地承包权益分配给农户。此举改变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减少了土地流转纠纷,保障了农户收益。
一着“活全盘”的妙棋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和品牌
化建设,也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德清县
农业局负责人说,“土地流转可以说是一着妙
棋,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全盘皆活。”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细数了土地流转
带给德清农民的好处:
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德清
县农业结构实现了由水稻为主向以特色优
势产业为主的转变。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
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已
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2008年特色优势产业的
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2%以上。
土地流转不但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
造了条件,也为一产内部劳动力的转换提供了平台,吸纳了
一定数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就地就业,成
为“农业工人”。目前,该县20.76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15.8万转移
到非农产业就业,占76.1%。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决了小农生产难于实施生产标准、难打品
牌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目前,该县已建立了36.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县已拥有17
只绿色食品,17只有机食品和124只无公害农产品。
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了农业招商引资。据了解,目前,该县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达4866户(家),占规模经营总户数的97%。通过土地流转到德清投资的县外农业企业(大户)有158家(户),共转让土地面积23654亩,累计投资人民币27831万元,美元2000万元,每年支付土地租金1220万元,吸纳当地劳动力2008人。
农民不再以下地种田为生,却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留下的土地经过连片开发,利用率提高,透着生机和活力。通过土地流转,德清县实现了土地手牵手、农民双收入、农业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