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益新)6月,春茧收购结束,我省秋蚕种开始订购。今年春茧平均收购价在1000元/担左右,比去年最后一批茧价高了300元左右。省农业厅蚕桑首席专家吴海平预计,今年蚕茧价格回升势头明显,秋茧有望走俏。他建议蚕农抓住时机,抓紧订种,争取好的收益。
记者从省农业厅经作局了解到,今年全省春蚕饲养量66万张,同比减27%;张产49公斤,增4%;产量3.2万吨,减24.7%。蚕茧质量明显提高,解舒率(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70%左右,同比增15个百分点。淳安、缙云、临安等产业化发展较好地区茧价达1150元/担。尽管春茧价格回升,但目前秋蚕种订购不太乐观,订购量少、速度慢。嘉兴市秋蚕种订购量仅16万张,比去年同期减少47.8%,预计全省夏秋蚕种订购量60万张,比上年减少30%。
由于去年以来全国蚕桑减少,市面上制丝原料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少丝厂纷纷外出购茧。“每担茧价在江苏已经卖到了1300元。”桐乡市永秀制丝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陆永富说,看来下一阶段的茧价还会涨。
据吴海平介绍,由于去年秋茧出现了不到500元/担的低价,茧贱伤农,至今一些蚕农仍然顾虑重重,今年秋蚕种订购减幅大是历史上少有的。吴海平说,今年丝价回升势头良好,从去年最低时的14万元/吨回升到19万元/吨,整个宏观经济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种种因素综合起来看,今年秋茧价格有可能超过春茧。
吴海平建议广大蚕农正确分析判断今年的蚕茧产销形势,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当前,要重视蚕桑管理,按标准进行生产,通过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增加收入。同时,蚕农合作组织要与茧丝加工龙头企业联合,提高质量,形成产业化的蚕茧生产加工体系,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蚕农和加工企业的双赢。
■新闻链接
6月4日召开的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认为,下半年茧丝绸行业回暖趋势明显,主要有三个利好。一是政策环境有利,今年我国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提出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帮助纺织行业尽快走出危机。二是供大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丝绸市场内外销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许多生产高档丝绸产品的出口企业订单充足,不降反升,经营状况良好;同时,国内市场蚕丝被和装饰用绸等耗丝量较大的家纺产品消费增长依然向好。三是新兴市场正在崛起,从今年1-3月份丝绸出口情况看,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主销市场虽有20%降幅,但实际消费丝绸的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改变;印度市场已止跌回升,同比增加达7.4%;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新兴市场进口增幅都在60%以上,已占我国丝绸出口总量的1/3左右,为我国丝绸出口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