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畜牧产业发展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到绍兴、湖州和嘉兴调研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和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并就畜牧产业科学发展、深化体系改革、提升动物防疫人员素质、加强动物防疫经费保障等提出了要求。
程渭山对各地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和畜牧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省政府2005年出台《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取得了成效,为推进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长效防控、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市、县畜牧兽医机构普遍升格,编制增加,力量明显加强;二是乡镇政府防疫责任更加落实,基层防疫队伍保持稳定,防疫机制不断健全;三是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更加有力,经费基本列入财政预算;四是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加强。
程渭山同时指出,当前,动物防疫体系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动物卫生执法人员身份不合法(未入编);从事屠宰、产地检疫的检疫员和检查站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聘用人员;取消免疫收费后,财政防疫经费难保障;基层防疫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等。为此,他对下一步畜牧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体系改革提出了4点要求: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业科学发展。浙江畜牧业必须要有一个基本保有量,以保障我省“菜篮子”有效供给。在一些主产区,畜牧业仍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也必须发展,关键是要推进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体系改革。重点是要推进县级动物卫生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承担执法职责的动物卫生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人员入编、财政保障;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动物防疫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适度补助和考核管理机制,稳定和加强乡村防疫员队伍;要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水平。
三是要对动物防疫体系的人员素质提升有战略思考和对策。当前畜牧兽医体系人员老化、技能老化的情况比较突出,复杂的防疫工作迫切需要新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省内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十分有限,有青黄不接的趋势。要加快畜牧兽医人员的素质提升,短期内可通过加强培训等途径,提升能力,长远看要在调查摸清全省畜牧兽医体系人员年龄、技能的基础上,与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后继有人。
四是要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有偿免疫政策取消后,各级财政在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预算的同时,还要切实落实购买服务经费。要真正做到体系完善、人员精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不断提升动物防疫工作水平。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陪同调研。
(吴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