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北沙牛“回家”了

这种牛目前全世界仅存15头

  •   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华峙村村民又见到了久违的北沙牛。前不久,华峙村松寓山上,15头北沙牛在这里安下了家,由村民何军科进行保护性饲养。“北沙牛是我们本地的优良畜牧品种,主要分布在白峰、郭巨一带。把北沙牛放养在白峰,可以说是回家了。”据北仑区畜牧兽医总站负责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北沙牛在耕作、运输中的使用越来越少,数量锐减到十几头。2005年,当地农业部门把散养在白峰的9头北沙牛收购起来,寄养在宁波科元公司,目前已繁殖到15头。“由于北沙牛只在宁波分布,所以这15头牛是世界上仅存的了。”
      今年4月底,北仑区畜牧兽医总站与何军科签订协议,把这15头北沙牛接回白峰,让他们回归自然。何军科聘用有经验的饲养员饲养,保证存栏北沙牛的正常存活;畜牧兽医总站负责支付饲养员的工资和饲料成本。
      北沙牛的到来,勾起了当地很多老年人的回忆,也让孩子们欣喜不已。华峙村村民说,村里已十多年没养过这种牛了。笔者日前来到华峙村时,何军科的父亲何大丰热情地带我们去山上看牛。“我十几岁开始放牛,就是在这座山上。如今老了,又开始养牛了。”走过十几分钟山路,一座崭新的牛舍出现在半山腰。牛舍是用松木搭成的,分成九小间,大牛住一间,小牛和它们的母亲住一间。牛舍后面,三三两两的黑牛在林子里悠闲地吃草。这些牛毛色漆黑发亮,体形高大,背部有高高的驼峰,非常健壮。每只牛的耳朵上都戴着耳标,标着顺序号。据介绍,最大的一头公牛有500多公斤重,最小的牛只有普通的狗那么大。
      今年69岁的何大友和65岁的胡曰荣过去都是养牛能手,他们负责北沙牛的日常饲养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他们就来到山上,把牛从舍里放出去吃草。胡曰荣说,他们从小养牛,牛喜欢吃什么草、去什么地方,他们心里都有数。“上山一个多月了,牛已经和我们很熟了,一听到吆喝声就知道在叫它们了。”何大友说。“这些牛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乱跑。”何大丰说,既然把牛交给他们,他们就要好好饲养,不能有一点闪失。(刘姗 唐海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