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杨梅矮棚温室栽培法

  杨梅是乔木,一般树高3—5米。如能将杨梅树体矮化到茶树一样高,将有利于观光采摘。
  以前对杨梅作过温室大棚培育试验,因树体高大,不仅搭棚困难,而且棚内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温室综合效果差。于是,将多株式大棚改为单株式矮棚。然后,采用矮化整枝、吊石垂枝、横向拉枝等措施,进行杨梅矮化成型改造。同时,施用“多效唑”来控制枝梢生长。培育成矮化树体后,棚体高度可从原来的4—5米降到1.5—2米。这样不仅温室效应好,还能抗风、抗冰雪,搭棚成本也大幅降低,十分适合山区地形复杂的自然条件。
  单株棚体结构很简单,只要将5—6米长的毛竹劈成6—8条,对接交叉成井字型拱架,再固定几个圆,并盖上薄膜,就成为蒙古包型矮棚。在棚顶端开一个50厘米见方的天窗,加个活动盖子。当晴天中午外温高于25—27°C时,要打开天窗放掉热气,免于烧伤叶子。另外,要在棚内插入杨梅雄枝条,或晴天打开棚膜自然授粉。雨天要观察棚顶是否积水,可用铁丝在积水处打细洞放水。
  单一品种的杨梅成熟期集中在7—8天,早晚熟品种相互结合也只有半个月。只有拉长成熟期,才能进一步提高杨梅效益。如果采用温控矮棚分批培育,采摘期可望拉长1—2个月。另外,由于棚内昼夜温差大,糖分转化快,果实特别甜。(邹永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