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农机

大力推进农机化各显神通走前列

茅临生肯定海宁促进农机化做法

  近日,副省长茅临生对海宁市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他在批示中指出,当前,浙江实现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既有条件能力,也是必须的。浙江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是基本出路。农业机械化对降低人工成本,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提升品质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成立合作社,推进规模经营也具有催化作用。他希望具备条件的各市、县,各显神通,走在前列。
  近年来,海宁市围绕优化农机动力结构,提高农机装备质量,拓展农机服务领域的农机化发展思路,在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畜禽、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走在了全省前列。
  ——拓展作业领域,服务农业主导产业。该市在全省率先将农机服务对象从最初的粮食生产拓展到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所有农业产业,重点引进推广符合产业需求、增收效果显著的新式农机和农机化新技术,先后引进了大棚耕作机、油菜收割机、水果分级机、机动植保机等40多个品种的新机具、新设备。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积极引导、鼓励各方资金投入农机设备。至今,该市已投入资金3640多万元,引进各类农机16840台(套),不仅联合收割机等装备增长迅速,肥料自动混合机等新型农机数量也增加较快。
  ——建设示范基地,发挥带动作用。在加大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力度的同时,还在花卉、畜禽、水果、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新建的花卉和畜禽养殖两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已成为省级农机化示范基地。
  ——落实各项措施,强化配套服务。一是加强惠农政策服务力度,加大农机配套资金的财政投入;二是加强培训服务,通过田间培训、农闲培训等方式,做到配置一台农机、培训一名机手;三是推行为民、
  便民、利民服务,坚持新购农机送上门、农机维
  修赶上门、指导服务主动上门等“三上门”
  服务,为农机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吴迤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