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在烟波浩渺的瓯江口,一条目前国内最
长的跨海大堤——灵霓北堤,从瓯江下游的灵昆岛向东海延伸,打通了温州陆域与洞头霓屿岛的通道,而这只是温州正在推进的半岛工程的项目之一。
让温州城的触角伸向大海!半岛工程的推进,有力地拓展了温州城市发展的空间,新增包括洞头诸岛在内的200多平方公里面积,让温州城市“长大”两倍,依瓯江而居的温州也由此迈向“东海新时代”。
再造海上新温州
温州人多地少,素称“七山一水两分田”,用地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而温州东临东海,拥有与陆域面积相等的约1000平方公里的近海滩涂和浅海资源,其中适宜于造地的滩涂约448平方公里。温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决定再造一个“海上温州”。
从2003年以来,温州市掀起了新一轮围垦造地的热潮,先后有17项、18.25万亩围垦工程开工建设。根据规划,到2020年,该市将完成3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围垦,相当于温州目前建成区面积的两倍。“围垦工程扩大了温州的版图,无论从解决瓶颈制约,拓展城市空间,还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协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围垦基础设施的改善,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沿海产业带,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温州整个沿海产业带规划安排重大项目200项,总投资约2700亿元。无论是临港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或是城镇体系建设,围出来的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成为未来温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一个新的振奋点。
打造现代新港口
近年来,温州着重加快港区开发和航道治理工程,形成了以温州港为中心,飞云江、鳌江港为骨干的多功能综合型港航体系。到2008年底,温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去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达到5043万吨,完成38.05万个标准集装箱。
2008年6月,浙南第一个10万吨级深水港——状元岙深水港区一期正式投入使用。这个设计吞吐能力70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500万标准箱的工程,大大增强了温州港口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温州众多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不再转运外地大港,就从这里直接运往全国、走向世界。
根据规划,温州港的瓯江港区、大小门岛港区、乐清湾港区、状元岙港区还将建设22.7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增加各类生产型泊位90多个,初步预计总通过能力可达亿吨以上。这些港区的建设,将使温州逐步实现由河口型港向近海深水港、地区性港向沿海主枢纽港、集装箱喂给型港向重要支线港发展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书写旅游新篇章
近年来,温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大对海洋旅游业的投入,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海岛探险、海景观赏、海边度假为主,辅之沙滩浴场、捕鱼垂钓、海上运动、海岛别墅、滨海乐园、海鲜餐饮等项目为一体的海洋旅游新格局。
据统计,2008年仅温州龙湾区就接待中外滨海游客12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6亿元,为历年来之冠。
为推动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温州市认真做好海上文章,以海湾、海岛、海港、海水、海滩、海船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沿海观光、海岛休憩、垂钓娱乐、海鲜品尝等为内容的滨海旅游项目,使滨海旅游成为温州旅游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同时,还加强瓯江两岸夜温州和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等“山江海”旅游区域合作,旅游经济得到强劲发展,2008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260亿元。
洞头大桥状元岙深水港码头七里港集装箱堆平阳西湾围垦工程海上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