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养殖天地

大学生养鸡与众不同——

给鸡搭菜棚给鸡戴“眼镜”

  每天下班后,海盐县沈荡镇五圣村的大学毕业生张李兵就会到自家鸡棚里忙碌一阵。戴着眼镜的他,看起来斯斯文文,可侍弄起鸡来一点也不含糊。“我们村从事生猪和鸡鸭养殖的农户很多,但基本都是在自家门前屋后的空地上分散养殖,不仅不成气候,而且污染治理难度大……能不能把大伙集中起来,搞规模化养殖?”回到家乡以后,张李兵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从小在农村长大,张李兵对农村情况非常熟悉,对养鸡也充满信心。斟酌再三,他决定从自己做起,搭棚养鸡,规模养殖,做给村民看。他利用节假日,去海宁等地向养鸡大户求教。
  一段时间后,张李兵对养鸡技术已有所掌握,手头也有了几个可靠的技术指导员。2009年春,尽管养鸡业处于低谷,张李兵还是投资6万余元,开始养鸡。4月初,他采用蔬菜钢管大棚结构,在自家农田里建起了面积200平方米的鸡棚。
  为什么养鸡要搭蔬菜棚?张李兵解释说,一方面节省建舍成本;另一方面,可随时拆卸移建,也不损坏农田原貌,鸡粪还能直接肥田,一旦鸡舍移建,可立即耕种,这是一种生态养殖方式。
  半个月后,张李兵购进第一批苗鸡2000羽,正式开始“闻鸡起舞”。他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给鸡喂食,晚上就睡在鸡舍旁,这些鸡简直成了他的孩子。
  在张李兵的鸡棚,笔者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鸡都戴着“眼镜”,走着“猫步”。原来,一般一月龄大的鸡要啄羽毛、啄肛,当地养殖户采用的方法是断喙或烫喙,也就是去掉鸡的尖嘴部分,使鸡在互相啄斗中不至于弄伤。而张李兵却给它们带上了这种特殊的“眼镜”,由于“眼镜”档住鸡的正面视线,鸡就无法直接相斗。他说,这是他从网络上学来的。因为没有断嘴,卖相更好。
  现在,张李兵养的鸡每只已有2公斤左右,可以卖了。很多饭店都来买他的“眼镜鸡”,除了生态养殖质量好外,样子也比普通规模场的鸡好看得多。
(马晓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