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6%”的背后

  本报记者 唐文玉
  6%,是我省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的增长幅度。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加深、农民增收遭受的冲击日益显现和加重的困难和压力,全省农业系统狠下功夫,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和“十项惠农举措”,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4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其中通过落实“十项惠农举措”促进农民增收31.9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97元。
  6%的意义非同寻常。循着我省农民增收的足迹,一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六大提升行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展现在人们面前。
1 衢州柑桔滞销,拉响了农业产业素质提升的警报。省农
  业厅审时度势,将产业提升放在“六大提升行动”之首,提出向优势、向品质要效益。
  据了解,我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去年十大主导产业的产值约865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9%。实施产业提升行动,重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上半年,省政府出台了提升柑桔品质的政策意见,省农业厅制定了蔬菜、茶叶、水果等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和措施,各级农业部门把提升农产品品质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分析现有主导产业,明确发展定位,对有比较优势但品质不优的产品,研究制订品质提升规划和品种、品质、种养技术、加工等提升措施。上半年,全省优化改造桔园40万亩、茶园11.5万亩、桑园3万亩,茶叶产业品质提升成效明显,仅春茶一项就增收11.3亿元。
2 农业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实施主体提升
  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壮大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农业主体。
  温岭草鸡,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了该市农业主导产业,靠的就是合作社的带领。在我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上半年,我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67家,累计达12628家,入社社员60.3万户,带动农户370.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入社成员不断增加,合作方式不断创新,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半年全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5万亩,累计超过600万亩,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
3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开发和推广
  应用的能力。在农业领域实施科技提升行动,就是要不断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在湖州市的万亩玉米基地里,“迷你小珍珠”玉米的售价是普通玉米的4倍,便是农业科技的威力。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近年来,我省通过责任农技体系建设、建立首席专家制度、整合县以上农技推广资源等办法,大大提高了农技推广队伍的力量,为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省共有农技推广首席专家948名、农技指导员5139名、责任农技员12175名。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上联专家、下联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力促进了各类优新品种、先进技术的进村入户和落地生根。省农业厅牵头组织“五送”惠农服务活动,并深入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联万村结万队活动,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与生产的对接,增强了农业发展的支撑力。
4 通过大棚设施栽培,
  温岭市4万亩西瓜在“五一”节前上市,每公斤售价3.6元,比大田种的西瓜增效不少。这只是我省实施基础提升行动、发展设施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全省设施农业面积已达127万多亩,年产值150多亿元,平均亩产值8000元以上,高于全国5000多元的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我省进一步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试点,开展了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5 健全服务体系,丰富
  服务内容,培育服务市场,构建服务平台,是实施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6月下旬,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三泉王村10万公斤红心李,通过浙江农民信箱“每日一助”群发销售信息后,红心李全部销光,且比去年增收35万元。
  农民信箱只是农业服务的载体之一。目前,我省正围绕信息服务、土地流转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作业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等六大重点,组织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科技对接、银农合作、联基地联大户、主体服务能力提升等五项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农业生产对科技、经营主体对信息、农产品营销对市场的需求。
6  瑞安市梅屿蔬菜合
  作社通过给番茄测“腰围”、着“时装”,使一级番茄的每公斤售价比统货高出0.4元,亩均增收1200元。这是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促农增收的一个实例。
  农业管理提升的内涵很广,包括农业资源、种质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安全生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农民负担等等。强化行业管理,旨在营造农业发展良好的环境条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半年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强化创建“平安农机”,有效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组织“万村审计”活动,加强畜禽规模排泄物治理,推动循环型、生态型农业发展等等,使农业管理提升行动实施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7月29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孙景淼厅长再次强调,只有农民增收,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增强消费信心,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只有农民增收,才能推动农业加快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加快现代农业的进程。要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民增收问题,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六大提升行动”、落实“十项惠农举措”,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提品质、调结构、降成本、拓功能等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回头看,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增收6%的成绩来之不易;向前看,确保实现全省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加50亿元、人均增收155元的目标任务艰巨。这是今年农业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务必如期圆满完成,不打折扣。我省农业部门全力以赴,进一步扎实组织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铺上一块块垫脚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