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霍邱之惑:六亿“奖励门”始末

  7月17日,大别山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安徽霍邱,以年财政收入7亿的家底,拿出6亿巨款,“利诱”民营企业大昌公司上马百万吨球墨铸造项目,一时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
  从投票赞成奖励自己6亿元,到投票取消对自己的奖励,身兼县人大常委的安徽大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立昌只经历了12天。
  双面“大昌”
  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每两三年一次的洪水,为保护下游的淮南和蚌埠,霍邱屡成牺牲者,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贫困县。就在数年前,霍邱的年财政收入尚只有1亿多元。七八年间,霍邱的财政收入从不足2亿元,增加到7亿多元,矿业可谓屡建奇功——采掘业对税收增加的贡献率在八成以上。
  霍邱铁矿被称为“华东第一矿”,目前探明的铁矿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名列全国第五、华东第一。而2001年从河北武安来到霍邱的大昌公司,是第一家入驻霍邱从事矿业开发及矿产品深加工的民营企业。2008年,“大昌”已位列安徽省民营企业100强的第5名,实现产值20.17亿元,纳税 2.419亿元——这差不多相当于几年前霍邱县的全部财政收入。
  这样一家企业,自然成为当地政府的“宠儿”。最多的时候,大昌公司所在地高塘镇,有一半的公职人员在为矿上服务。一位县人大常委,甚至在当地媒体上写了两首诗直抒胸臆:《赞大昌》、《赞吉公》。
  而在当地居民眼中,“大昌”却是毁誉参半。在高塘镇吴集小学——吉立昌定期给这所学校捐赠书本和桌椅,一名还满脸稚气的小孩,已经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被当地人称为“老吉”的吉立昌:“他虽然有爱心,但是会打人,还不经过别人同意占别人的地”。
  虽然已经过去四年,高塘镇的很多人依然会记起那一场械斗。2004年4月24日,因为“大昌”以每亩220元一年的租金,租了500亩村民的地,却未将租金付给村民,加之“大昌”筑起的坝又断了农田的灌溉用水,愤怒的村民试图挖坝取水时,几辆大卡车载着三四百名矿工,头戴安全帽,手执粗棍,跳下车后大喊着扑来。那一场械斗,30多名村民受伤。而近几年,因为征地而起的肢体冲突亦时有发生。
  “他们一开始给每亩1.1万,最近才涨到了1.8万,别的县都两三万,还带养老保险。”当地村民颇有怨言。村民还抱怨,大昌破坏了当地的环境。一到晴天,大卡车扬起的灰尘,“对面不相识”。而到了晚上,矿就在脚下,放炮的时候,“房子都要摇三摇”。
  钢铁梦想
从农业县一路走来的霍邱,财政收入因矿突飞猛涨,但并不满足于仅仅将铁矿石出售。他们的梦想是:延伸产业链,成为皖西钢铁城。吉立昌差一点让霍邱的这个梦想成真。
  2003年10月,霍邱县与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大昌公司、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开发200万吨钢铁项目。
  而这三家公司背后,均有吉立昌的影子。河北新金来自吉立昌的家乡武安市;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则由中国五矿邯郸矿山管理局控股,而吉立昌曾在该局西石门铁矿担任过6年的矿长。
  当时的霍邱雄心勃勃,“2005年前达到年产100万吨规模,2007年达到200万吨。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9.5亿元,直接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最终可望达到年产300万吨-400万吨,构筑一座现代化的新钢城。”
  然而时运不济。2004年,正遇上国家对钢铁项目进行清理整顿,霍邱钢铁项目因审批程序不合规被国家发改委要求“暂停建设、限期整改”。此后,霍邱县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力促钢厂项目早日上马”,霍邱、六安县市两级亦活动频繁。然而,在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霍邱的钢铁梦想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六亿是非
  2008年两会期间,六安市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百亿元钢铁产业的目标,不久又进一步细化提出了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两家百亿元钢铁企业的目标。在霍邱的大昌公司,即是六安期待成为百亿企业的两家企业之一。
  除了尽快上马100万吨球墨铸造项目,霍邱没有别的选择。按照蓝图,18个月工期后,100万吨球墨铸铁建成后年产值66.7亿元,加上其他产值,达到百亿目标。“老吉却没有动力。”当地一位曾参与此事的官员说,吉立昌在别处有深加工企业,这对他而言是重复建设。霍邱开始了反复动员工作。霍邱县委书记权俊良后来总结,100万吨球墨项目落户霍邱,是“县委、县政府的强力运作和大昌集团通力合作”的结果。霍邱最终选择了6亿的超常规奖励,支持大昌上马100万吨球墨项目。“开弓没有回头箭,惟有抢天夺时,大干快干,如期完成任务。”6月,霍邱废除了2年前公布的招商奖励办法,发布了新的奖励办法。正是依据这一新的奖励办法,霍邱得以奖励“大昌”6亿元。7月10日,霍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认6亿从县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中安排拨付。
  12天后,霍邱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取消6亿奖励。
(摘自《南方周末》唐勇林雷妍/文 2009年7月30日)
大特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