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中后期,特别是穗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并发和防控的关键时期。据省植保检疫局调查分析,今年我省单季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单季杂交籼稻区白背飞虱、单季晚稻褐飞虱、粳稻区穗期灰飞虱、浙中和浙南单双季混栽区穗期二化螟和纹枯病等病虫为中等偏重发生;稻曲病为中等发生;穗颈瘟在山区半山区的感病品种上有局部流行的可能。
专家建议,在水稻中后期和穗期病虫防治中,全面推广使用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和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防治纹枯病,预防稻曲病和后期综合症及水稻早衰。在粳稻种植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病毒病发生区,要抓住灰飞虱上穗初期的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使用吡蚜酮或毒死蜱防治穗期灰飞虱。山区和半山区晚稻破口期,对感病品种以及已发生叶瘟的稻田,喷施三环唑或稻瘟灵单剂预防穗颈瘟。对付稻纵卷叶螟坚持“达标防治”,推广使用31%氟腈·唑磷微浮剂。在我省中部和南部的单双季混栽区要做好穗期二化螟的防治,在氟虫腈未产生抗药性地区,今年可继续使用氟虫腈防治。
为确保稻米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植保部门要加强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在水稻扬花期不能使用氟虫腈,以防蜜蜂中毒。蚕区应尽量避免稻田大面积用药,不使用对家蚕毒性较大,以及未经安全评估的农药品种,应避免药液飘移对桑叶的污染,确保蚕桑生产安全。要注意的是,在水稻穗期切勿盲目加大亩用药量,尽量做到水稻齐穗以后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对于必须防治的,要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以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省 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