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山地蔬菜成新宠

  本报记者 王美华  近段时间,许多外地客商纷纷赶到金华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大量采购那里的高山蔬菜西葫芦、西红柿、萝卜、莴笋等。一位来自杭州的批发商告诉记者:“杭州人特别喜欢吃山里的蔬菜,我每次来都要带回去二三十吨。”据悉,青睐高山蔬菜的不止杭州人,在江苏、上海、江西等地,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对高山蔬菜都十分宠爱。
  据省农业厅农作局副局长潘慧锋介绍,一般在海拔100米以上地区种植的蔬菜统称山地蔬菜,其中海拔超过500米以上的称高山蔬菜。山地蔬菜一般在7—9月份上市,此时,正逢平原蔬菜换茬之际,它自然成了地产菜市的主角。同时,无论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山地蔬菜都要优于平原蔬菜,山地蔬菜从外观到内质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据消费者反映,山地蔬菜的适口性也特别好。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2008年,我省种植山地蔬菜近140万亩,其中高山蔬菜50万亩左右,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金华婺城区盘前村的大棚高山番茄,亩产量达8000公斤,亩产值1.5万元。我省山地蔬菜还培育出一批响当当的品牌,如临安的天目山牌高山番茄、新昌的石梁牌高山甜椒、缙云的山啦牌高山茭白、遂昌的“神龙绿谷”高山四季豆等,畅销市场。
  潘慧锋指出,近年来,不少山区菜农为了抢市场,在种植季节上盲目赶早,有些甚至于六月初就采收上市。这时候,菜市正旺,山地蔬菜的优势就不能充分显现,势必影响种植效益。因此,他提醒山区菜农,不要一味赶早。同时,提倡设施避雨栽培,推广微蓄微灌等配套技术,既实现旱涝保收,又确保产品品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