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浙江气象

夏秋之交要防“秋乏”和“秋燥”

  夏秋之交是人体极为敏感的时期,加上“秋老虎”肆虐,人易变得倦怠、乏力。中医专家指出,夏秋之交人体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止疾病趁虚而入。
  一防“秋乏”。秋季,天高气爽,人体虽感觉最舒服,但由于炎夏时节,人体大量出汗,使水盐分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到了秋季,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为消除“秋乏“,首先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其次,尽可能充足睡眠,还要调整饮食,宜清淡,避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二防“秋燥”。在秋高气爽的气候中,人体可产生诸多“干燥症”,如干咳,咽喉发炎,皮肤干涩、皲裂等,都和“秋燥”有关。“秋燥”对人体的影响面较广,因此平时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等,并适当多食能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少吃辛辣、油炸及干燥的膨化食品。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缓解燥气。
  此外,入秋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又将高发,专家建议平时多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防范各种呼吸道疾病。 (金志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