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陈柱平生平:
陈柱平,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9年8月至2001年9月,先后在桐庐县合村乡政府、桐庐县土管局工作;2001年9月至2008年8月先后担任桐庐县窄溪镇副镇长,江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横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13日,任桐庐县新合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009年8月13日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桐庐县委、杭州市委先后追授陈柱平同志为桐庐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和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荣誉称号。9月7日,省委追授陈柱平同志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模范乡长荣誉称号。
8月13日至今,每当提起陈柱平这个名字,桐庐人的心就会像刀割般的疼痛。
那是个令人揪心的时刻。8月13日深夜11时30分左右,桐庐县新合乡乡长陈柱平与副乡长钟伟良赶赴新合乡抗洪抢险,当车行至20省道富春江镇芦茨村段时,道路突然塌方,车子瞬间坠入水位暴涨、水流湍急的芦茨溪中……
噩耗传来,人们难以置信。
新合乡松山村党支部书记郭土金不相信:因为就在8月13日晚11时25分,他还接到了陈柱平的一个电话,询问村里一个危房户有没有搬到安全的地方;
新合乡中心小学校长闻琪不相信:因为陈柱平曾答应今年教师节要与他们一起过的,现在教师节临近,可他……
新合乡新四村村民胡连迪不相信:因为8月10日中午,她还见到陈柱平,并告诉陈柱平,她家的新房已建到二楼,待新房落成,邀他来喝喜酒;
陈柱平才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更不相信:他的第一反应是将家里所有的移动电话都充满电,因为爸爸要打电话回家的;
……
最后的七天七夜
8月7日,台风“莫拉克”一步步逼近。上午,正在县城参加全县危旧房救助推进工作会议的陈柱平,接到紧急通知后又参加了抗台紧急会议。两个会议结束后,陈柱平匆匆吃了快餐,往回赶。下午2时30分,回到新合乡,陈柱平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布置防台工作。随后,他和驻村干部下了村。
8月8日至9日是双休日,新合乡全体干部备战“莫拉克”。据新合乡引坑村抗台值班台账记录,8日这天,陈柱平两次到该村检查抗台工作。上午8时,他走了10多里山路,去新合乡最大的田青舍水库检查大坝;下午,陈柱平再次巡查全乡危旧房、水库和地质灾害点时,又走进引坑村。据陪同的乡干部回忆,当时正值大雨,陈柱平出门时连雨靴都来不及换,回来时已是一身泥水。
9日傍晚,“莫拉克”带来的强降雨肆虐新合乡。陈柱平冒雨赶到新四村丁家岭避灾所,看到人员齐集,他稍稍放下心。那两天,陈柱平连续两个晚上没合眼。
8月10日至12日,桐庐县境内多为晴朗天气。这时,有些村干部认为可以放松一下了,但陈柱平断然地说:“不行!台风危情一日不解除,我们的值班工作就要扎实坚持下去。”随后,他率乡干部轮班值守,深入各值班点督查。
8月13日上午阵雨,陈柱平再次下乡检查。下午2时左右,太阳很猛,陈柱平回到县城,向有关部门汇报灾情。晚上刚到家不久,危情再次传来:桐庐县江南片出现大范围大暴雨天气,3个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91毫米,新合乡已是一片汪洋……
下这么大的雨,住在危房中的35户农户怎么办?容不得喘息,陈柱平拿起换洗衣服,匆忙消失在雨幕中。
谁知,陈柱平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情系百姓的好乡长
陈柱平在新合乡到任后,就与壶源村的低保家庭戴丽英结成帮扶对象。戴丽英丈夫早逝,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尚在读书的一对儿女,全家靠她一个人打工艰难度日。帮扶结对后,陈柱平只要下村路过她家,都会停下来嘘寒问暖;每到逢年过节,他都要送上慰问金;平时,他还不时给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去年,戴丽英女儿潘锦佳考上了浙工大,可就在开学前两天,却遭遇了一场意外车祸。为妥善解决车祸赔偿问题,陈柱平多次出面为戴丽英申请法律援助。如今,事故可以结案了,潘锦佳的伤病也渐渐康复,休学一年的她将于新学年去学校报到。今年,戴丽英的儿子潘锦桧也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7月下旬,陈柱平曾给姐弟俩送去300元钱和一些饮料。“想不到这竟是和乡长叔叔的最后一次见面。如果乡长叔叔还在人世,当他听到我家的两个喜讯时,该有多高兴……”说到这里,潘锦佳潸然泪下。
2008年11月,新合乡松山村进行小流域治理,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陈柱平曾先后下村10余次。一次,当陈柱平看到一处岩石层上留有泥沙时,严肃地问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土金怎么回事。郭土金回忆说:“当时,我很不以为然,不就是一点泥沙么,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料到平时和蔼可亲的陈乡长忽然冲我发火,‘如果不将泥沙处理干净,一旦洪水来临,这个点就会成为漏洞,将影响整个堤坝的安全!你这是拿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开玩笑!’”郭土金悲切地说:“我当时很不理解陈乡长为何发那么大的火,待‘莫拉克’台风和‘8·13’特大暴雨过后,看着大坝安然无恙,我才明白陈乡长的良苦用心。我多想告诉陈乡长,幸亏他的一顿骂啊,要不然,我将留下终生遗憾。”
踏实干事谋发展
江南镇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其发展经验可概括为两句话:突出科学发展,提前搞好城镇规划。而这与陈柱平密不可分。
该镇副镇级调研员张如海清楚地记得,2001年9月,陈柱平初到窄溪镇(2004年改为江南镇)任分管城建的副镇长时,该镇刚开始搞开发建设。“陈柱平当时才3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但他却显得很成熟,工作中总是说理在先,既坚持原则,又充满人情味。”张如海说。
2002年下半年,镇里启动了市场路拆迁工程。其实,该工程早在1997年就被摆上议事日程,终因拆迁难度大而搁浅。但陈柱平不信这个邪。拆迁后期,尚有一户长期居住在杭州的“钉子户”迟迟不愿搬迁。陈柱平就利用休息天赶到杭州去做工作,“第一次去,吃了闭门羹。”陪同的镇规划员徐立回忆说,当时这个拆迁户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但陈柱平始终不急不躁,耐心地与他隔着门讲道理。过几天,陈柱平又去了,拆迁户依然不予理睬,陈柱平却自嘲地说,这次还好,没有碰鼻子。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当陈柱平第四次上门时,这位户主终于被陈柱平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签下了搬迁协议。如今,这条路已成为江南镇的中心商业街。
张如海说,2004年乡镇撤并后,陈柱平主持开展了江南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工业一区、二区规划的制定。其间,陈柱平匆忙的脚步踏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可以说,江南镇开发建设的蓝图,就是在陈乡长的手中绘制的,如今蓝图正在变成现实,但陈乡长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横村镇白云村党总支书记林雪标说,该村有1000余名村民居住在平均海拔600米的高山上,以前那里只有一条不足3米宽的泥巴路,山上毛竹、蔬菜外运困难。2007年上半年,村里准备投资50万元,拓宽、硬化道路,但资金缺口大。时任横村镇党委副书记、兼该镇北片(白云村属北片)片长的陈柱平,多次联系信用社、交通局、民政局等部门,争取到扶持资金22万元,确保了道路施工。
之后,陈柱平又帮助白云村联系蔬菜科研院所,指导村民发展高山蔬菜。2007年下半年,该村的蔬菜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同年9月,村里又成立了桐庐县大会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据了解,目前,合作社社员的年收入高的有4万元,一般的也有1万多元。
一颗真心换真情
“请注意安全,工作果然重要,生命才是第一,祝你们平平安安。”这是一条非常普通的手机短信,发送时间是在陈柱平出事后的第二天,即8月14日晚7时33分。可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条短信竟是一位曾上访了近一年的农村妇女发给新合乡乡干部的。
这位妇女名叫胡连迪,是新合乡新四村村民。她说:“是陈柱平让我改变了对乡干部的看法。”
胡连迪的家在桐庐县天龙九瀑景区内,眼看着来景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一直在外打工的胡连迪夫妻俩想回家办个农家乐什么的。可家里的房子既旧又小,想造房子吧,所选地基不是不符合规划,就是所处位置危险。最后,夫妻俩在未办理任何申批手续的情况下,在溪边造起了临时住房。结果可想而知,房子刚开建不久,就被乡干部拆除了。为此事,夫妻俩向乡里、县里上访了近一年。
陈柱平得知此事后,耐心细致地向胡连迪夫妻俩讲解党的有关政策、造房子应履行的程序等。慢慢地,夫妻俩觉得陈柱平讲的有道理,停止了上访。今年5月,在陈柱平的帮助下,夫妻俩开始择地建房,如今房子已造到二楼了,预计年前完工。
胡连迪说,她是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村妇女,以前也没怎么跟政府打过交道,但她总认为乡(镇)干部有权有势,不会把老百姓放在眼里。可陈柱平的言行让她改变了对乡(镇)干部的原有看法。她说,在农村,一些老百姓因不懂法律和办事程序,常跟政府闹得不愉快。其实,只要道理讲通了,他们还是能理解的。
经历了这件事情后,胡连迪不但会当着陈柱平的面开玩笑说,陈柱平讲义气、帅气、和气,而且碰到别的乡干部也会主动问候。
2008年,是村级组织换届之年。横村镇刚由原来的50个行政村撤并成24个村,这意味着原来不少村干部将不再被留用,换届选举工作因此变得复杂。时任横村镇党委副书记的陈柱平,主动向党委提出,先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再制定相关政策。
此后,陈柱平组织有关人员,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基础工作。那段日子里,陈柱平几乎天天行进在各村之间,找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个谈话。两个月下来,陈柱平厚厚的笔记本里装满了每个村干部的基本情况。
扎实的基础工作保障了全镇换届选举的平稳进行。一个月后,24个行政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到岗,平均年龄42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占到86.5%,干部结构渐趋合理。
随后的日子里,陈柱平又上门对落选干部做思想工作。横村镇镇长徐文波对一个村的原妇女主任印象很深:她叫王彩琴,在这次换届选举中,要从岗位上退下来。为避免产生不良情绪,陈柱平鼓励她创办憨妹蜜桃专业合作社。2008年4月合作社成立后,每当水果成熟季节,陈柱平都要主动帮她联系销路。2008年8月,陈柱平调到新合乡后,还经常惦记着合作社的发展。王彩琴说:“在合作社成立的一年多里,光陈书记帮助销售的水果就有5万多公斤,价值6万余元。”“8月13日下午2点左右,陈书记还给我打电话,问台风给合作社造成的损失大不大。他当时还答应要帮我联系销路。”王彩琴眼睛红红地说。
就这样,陈柱平凭借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真心,赢得了落选干部的好心情。
他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记者在陈柱平的遗物中看到一本《论语》全集,里边好多页面被折叠了起来,还用黑笔勾画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孔子对政治家的要求很高,他把德行与修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身为领导人一定要‘为政以德’,内心有道,其外在表现就无懈可击。”
这大概也是陈柱平的从政理念吧。
原桐庐县国土局党委书记、局长洪谢罗说:“陈柱平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好干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每干一行都能干好一行,不简单。”“绝不能把遗憾留给群众”,陈柱平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却将最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的亲人。妻子孙樟萍始终不相信:“他那么爱家,那么爱生活,怎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
英雄已去,精神永存。
就在新学年开学前夕,孙樟萍与家人一起带着悲痛,专程前往新合乡壶源村,看望陈柱平生前结对的低保家庭潘锦佳、潘锦桧姐弟俩,向他们送去了2000元帮扶金。她郑重许诺:今后将继续资助姐弟俩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以了却丈夫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