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部分村庄的3万多农民,多年来一直承受着“天价电”:电费一般在每度 2元以上,每度二三十元也很常见,有的农户用1度电最高时竟付61.9元。
用了1度电,
竟要缴60多元电费
江津区规定农电价为每度0.52元,但李市镇部分村庄电价一般低则1.5元,高则每度二三十元,甚至更高。2007年5月,江津区李市镇孔目村二组农民陈昌德接到了电费单,他当月只用了1度电,却要承担118度的“跑电”(电力损耗)费,实缴电费达61.9元。
多年来一直使用这种“天价电”的,包括李市镇的近1万户3万多名村民。近两年来,电价高的情况也没有根本好转,以陈昌德为例,2008年他家平均用电价格超过每度10元,有多个月份超过每度30元。后来他所在的村庄通过集资,自主更新了部分电力设施,今年1至7月,他家平均用电价格才降至1.36元一度。而大多数村庄没有自行更换线路,至今仍承担着高电价。
电费之所以贵,是因为没有实行农网改造,电力设备陈旧老化。孔目村村委会主任周在莲说,村里的输变电线路大多是二三十年前架设的,非常陈旧,电力损耗很大。由于昂贵的电价,许多农民在生活生产时不敢用电,有的连做饭喂猪都是摸黑进行。孔目村70多岁的五保户周长炯家里通了电,却只用煤油灯,平时也不用抽水机,生活用水都是用手提。
不稳定的电压还给农民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今年7月,因鱼塘增氧机突然不能正常运转,村民刁忠福的700多公斤草鱼全部“翻塘”死亡,血本无归。
电企“打架”,农民遭殃
记者调查了解到,江津区自2001年以来开始启动农村电网改造,而李市镇部分村庄一直无法农改的原因,在于重庆市电力公司和江津农村小水电企业阳石电力公司不能达成
供区移交条件。
一直以来,为李
市镇这一“高价电”片
区供电的是阳石电力
公司。该公司系一家
股份制企业,而重庆市唯一的农网改造承贷主体是重庆市电力公司。要对李市镇进行农网改造,必须由重庆市电力公司接收阳石电力公司的供区后进行。
对于供区移交,阳石电力公司提出了补偿要求,总额数百万元。但重庆市电力公司对此不接受,最多只补偿十几万元。
双方为此久拖不决,互相指责。此外,阳石电力公司实行总表收费,不抄表到户,把线损电费和安全风险转嫁给了村社和农民。
(摘自《经济参考报》刘健王晓磊 李松/文 200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