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60年,社会保障事业三跨越

  本报讯 (实习生 俞霙)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民政事业60年发展成就”发布会,详细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到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再到逐步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据介绍,2001年,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统筹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建立城乡统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制度。截至2008年,我省共支出低保金42.8亿元,有五保对象46630人,集中供养44297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5%。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兜底型"救济保障已难以覆盖广大居民的服务需求,为此,我省又于2005年提出了建立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的新目标。这是一项覆盖全体社会成员、法制完善、服务优质、城乡一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立以来,全省社区福利服务和残疾儿童福利事业得到有效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完成了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性福利的过度。目前,我省已建立261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7个儿童福利机构以及1560余所各类养老机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