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浙江农业辉煌60年

一个信箱铺就致富路

  缺信息、缺技术,一直是困扰农民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难题之一,如何解决农村实用信息和技术“最后一公里”断层问题,也牵挂着省领导的心,副省长茅临生为此倾注了无限心血。2005年9月22日,利用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农民量身定制的信息工具——“农民信箱”在浙江大地诞生,它以便捷、超强的营销服务功能,很快在我省农民中流行。据统计,在短短4年时间里,它的实名注册会员已超过230万户,启用率达93.5%,累计发送个人信件5.1亿封。浙江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网上社会。
  一条由网络信箱铺就的致富路正在农民脚下延伸。
□见习记者 程益新
  这些天,嵊州市甘霖镇殿前村陈柯均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面对这样的“骚扰”,他心里却乐开了花。“真得感谢农民信箱啊,你看,我一个上午就接到了好几个外地客商的咨询电话。”陈柯均说,原本他加工生产的榨面,销售半径不超出镇域范围,自从注册了“农民信箱”后,几乎每天都有10多个外地客商找上门来。
  像陈柯均一样,一大批捷足先登的农民、专业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尝到了“农民信箱”的甜头。嵊州市黄泽镇鹌鹑养殖专业户姚水仁养了6万多羽鹌鹑,每天产蛋50多箱。“我养鹌鹑已有20多年了,过去一直只敢养60多羽,因为每天产的鹌鹑蛋都要拿到市场上去卖,运气好的话,能全部卖掉,卖不完的只得拿回家自己吃,一直不敢扩大规模。后来鹌鹑蛋放在店里卖,销路也一般。2006年注册了农民信箱后,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姚水仁说,如今,宁波、温州、杭州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要货,他自己的货不够,还带动了周围养殖户销售。“现在只怕产不出,不怕销不掉。”
  农民信箱为农民提供了获取种养信息的渠道,不仅满足了农民对涉农信息的急切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政府信誉为背景,构建起了一个信息真实、诚信可靠的网上“产销市场”。有了它,广大农民能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种免费的实用技术、买卖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据了解,仅农民信箱设置的买卖信息发布平台,日发布买卖信息就在1000条以上。
  农民信箱自开通以来,不断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陆续开发了“行业通讯录”、“农业生产新鲜事”、“全省来料加工信息平台”等功能模块,满足了农民的需求,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同时,针对一些时令农产品上市时间集中、销售量大的特点,农民信箱相继开设了杨梅、柑桔、葡萄等网上销售专场,开展了网上农博会、“万村联网工程”等,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卖难。
  今年5月,农民信箱又推出了“每日一助”服务,用手机短信形式,向农民信箱用户群发供应量大、上市时间集中的农产品信息,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种养专业户找销路。目前,我省已通过“每日一助”发布销售信息100多条,条条火爆。
  据统计,到今年6月底,农民信箱网站页面日均点击量达106万次,累计发送个人短信4.6亿条,公共信息20万条,买卖信息102万条。三年来,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和联系沟通达成农产品交易额51亿元以上,减少营销成本2.3亿元,节省行政成本1亿多元,帮助农民减少因灾损失45亿元。
  现在,不少农户不仅利用网络查找致富信息、销售农副产品,而且学会了设计制作网页,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江山市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毛顺福说:“我既有博客,也有网站,发布的都是农产品买卖信息,我的网站‘中国农民’点击量已达19万次,仅去年就做成了500多笔生意。”
  据了解,全省有8000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在网上农博会上设摊,涉及农产品3万多种;在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上设立店铺的农业企业近1.5万家。如杭州汇林食品集团公司2006年建立了中华名优特产网,有近4000家企业设立店铺销售,上半年交易额达到5.9亿元;还有嘉兴市中丝茧丝绸市场网上交易平台,上半年实现交易量6.08万吨,交易额49.2亿元,占行业总成交量的一半,开辟了一条网上“丝绸之路”。
■延伸阅读
  农产品销售方式有很多
  如今,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可谓百花齐放,除了农民自己在网上淘金外,我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更是想出了越来越多的办法,组织召开农产品推介会、农博会等,还有日趋成熟的农产品连锁店、展示展销中心、物流配送系统等。“开化龙顶”在全国声名鹊起就是这几年的事。早在1999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杭州首家“开化龙顶”专卖店开张。此后,开化的名茶产业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到目前为止,“开化龙顶”在全国已经开了500多家连锁店,年实现销售额4.12亿元。
  不仅如此,我省还积极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采用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等方式,开展名优产品现场销售、农业品牌宣传和贸易洽谈。据统计,在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浙江展团共有32家企业参加,签订贸易项目12个,签约额1.651亿元。
  至今,我省已成功举办了9届农博会,正是这一年一度的农博会,让许多农产品走进了百姓家。苍南的“余家粉干”是每年农博会上的“大明星”。在去年农博会期间,“余家粉干”5天的销售量比厂家一个月的生产量还多,平均每天能卖出6000包。据统计,去年浙江农博会参与人数达到26万人次,现场展销额7550万元。浙江农博会已成为我省参展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参与面最广、交易最活跃的大型品牌展会之一。
  除了招徕客商外,有关部门还想方设法让农产品“走出去”。近几年,我省各地大力扶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采取集团化采购的方式,推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城市,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快了流通效率。
  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特色农产品展示和配送中心,逐步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2005年,省农业厅和联华集团出资组建了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与180余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立业务联系,去年基地采购品种700余个,采购量3.8万吨,金额1.97亿元,实现销售额4.5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由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引导或出资参与建设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公司)有45家,农产品配送额达1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3%。
  据统计,在2006至2008年间,全省由政府搭台的各类农业展示活动有332个,参展企业、合作社累计16479家,现场销售额为10亿元,合同订货额达115.2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