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浙江农业辉煌60年

一批品牌的“腾飞”效应

  □本报记者 金 茹
  农产品品牌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志,也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客观要求。浙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迈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之后,不断探索,着力打造,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千年品牌复兴之路
  浙江农产品中的“千年品牌”屈指可数,台州的“黄岩蜜桔”便是其中之一。这只赫赫有名的蜜桔品种在南宋时被称为“天下第一果”,也曾被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称为“桔中之王”,在中国柑桔史上辉煌1700多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放开水果市场,各种品牌柑桔纷纷抬头,消费者选择空间骤然变大。从此,“黄岩蜜桔”节节败退,品种参差不齐,品牌仿冒者众。至2006年,“黄岩蜜桔”颓势难挡,面积从鼎盛时期的15万亩滑落到8.7万亩,售价远低于声名鹊起的“临海蜜桔”。
  2004年,“黄岩蜜桔”终于成功获得原产地标志。黄岩人对外大声宣告,“黄岩蜜桔”品牌从此有了“保护伞”,他们希望能以此为“黄岩蜜桔”振威,挽回声势。
  然而,两年过去了,“黄岩蜜桔”的原产地标志文件一直被锁在政府的文件柜里,这只承载了浙江人民太多情感的农产品,让大家很心痛。
  痛定思痛,2007年,黄岩人将“振兴名果”列为当地的第一大难题,找“名医”、寻“良方”,积极为“黄岩蜜桔”把脉疗伤。当年,黄岩提出了振兴“黄岩蜜桔”的五年计划,要创名牌、抓效益,用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当地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黄岩蜜桔”产业的发展。在财政并不宽裕的黄岩,这50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以说,如今黄岩人对蜜桔品牌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极致。2008年3月,“黄岩蜜桔”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这成为该区农业品牌创建过程中一个里程碑。今年,该区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以“黄岩蜜桔”证明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工程体系,加大宣传,规范使用、依法保护证明商标。
  “黄岩蜜桔”的品牌效应再次显现,当地蜜桔改良面积逐步扩大,证明商标使用渐入佳境,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型超市也开始向它敞开大门。日前记者来到黄岩,“中国蜜桔之乡”、“中国桔都”的广告牌随处可见,柑桔博物馆和柑桔观光园相辅相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农产品品牌百花齐放
  “黄岩蜜桔”的勃发只是我省众多农产品中的一只。上世纪七十年代,金华火腿、五芳斋粽子、狮峰龙井茶等一批农副产品商标注册成功,标志着浙江农副产品率先迈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第一步。
  九十年代以来,我省逐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品牌管理,进入本世纪,更是加大推进力度,成绩菲然。
  改革开放后,农产品商标和品牌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济主体创品牌、育名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至2004年底,我省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超过万个,涉及农业相关各个产业。但这时的农产品商标仍存在小而散、整合不够、知名度偏低等问题。
  根据省政府品牌战略部署,2007年4月,省农业厅印发《关于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首次在全省系统提出了品牌农业建设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措施,并成立了推进品牌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开展省级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2007年,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评选认定我省“贡”牌西湖龙井、“临海蜜桔”牌柑桔、“玉麟”牌西瓜等12个产品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在我省不断优化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政策举措刺激下,企业、个人创牌热情普遍高涨。目前全省90%以上的市、县对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注册进行补助奖励。在鄞州区、温岭市等财政发达地区,注册农产品品牌费用仅需2000多元,而政府给予的补助却有3000元;余杭等地更是对获得证明商标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政府奖励。
  浙江绿茶如今已成为我省农产品的最大品牌。去年开始,省农业部门整合省内优质绿茶资源,打造浙江绿茶品牌,带领茶农走出浙江,走向世界,举办声势浩大的浙江绿茶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浙江绿茶品牌形象,取得了显著效益。“现代农业是品牌时代,抓品牌建设无疑是抓住了现代农业的灵魂。”在某农产品展销会上,某农业企业老总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浙江农产品品牌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全省农产品注册商标仅2.3万件,如今已猛增到6.3万件;农产品著名商标认定数5年前只有40余件,但目前已有324件。更可喜的是浙江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现已达68件,稳居全国第一。
浙江农民赚足品牌钱
  品牌为浙江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在安吉,这两年上演了一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的神话。2001年,“安吉白茶”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后,在当地形成了产业育品牌、品牌壮产业的良性循环,“安吉白茶”的市场美誉度迅速提升,如今已成为安吉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张金名片。2008年,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年产值6.75亿元,为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1875元。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有品牌的农产品一般比‘赤膊’农产品溢价20%。因此,一定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环节。”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据统计,每届浙江省农博会上,论箱、论斤卖的无牌或品牌不著名的水果,售价明显低于论个卖的著名品牌水果。
  “有了商标品牌,泥土地里也能刨出金子来”。玉环“楚门文旦”有了证明商标后,每公斤售价比一般文旦高出了3到4元;“余姚瀑布仙茗茶”从1999年每公斤100元,上升到现在的1600多元,精品茶达每公斤2400多元;“磐安云峰”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后,售价最高达每公斤1600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
  在浙江,因为农产品品牌的成功运作,“一只蛋贵过一只鸡、一只鸡贵过一头猪、三两黄金买不到一两茶”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同样在安吉,过去默默无闻的土鸡养殖业演绎出“化蛹成蝶”的精彩。使用"寿康鸡"商标的企业和农户,商品鸡销售均价每公斤比以前增加4元,禽蛋售价平均每公斤增加5元以上。2008年11月,在省农博会开幕的第一天,“寿康鸡”以3800元的单价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贵的鸡”。
  如今,浙江农民早已深切感受到农产品品牌所产生的效益。“有好的品牌,才有好的价格,我们一年辛苦到头,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最终都体现在品牌的价值上。”尝到甜头的浙江农民对此深信不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