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花博会,最让我着迷的就是科技馆了,尤其是航天育种这一块。”在北京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与科技馆现场,花卉育种专家老刘说。
老刘是某花卉企业的育种专家,他们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开发太空花卉产品。“花卉育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摸索多年,求的就是能够培育出新品种。”“今天来这花博会,本来是陪老伴来的,没想到看到航天育种这一块,现在我让她自己去逛了,我留下来,得好好看看”,老刘边笑边幽默地解释道。
跟随老刘的脚步,笔者发现,馆内航天育种专区还真是吸引了不少观众,有的刚进门口,看到远处树立的航天模型就直奔过去,走近一看,往往会大大吃惊,尤其看到那70-80厘米的太空瓠子和小树一样的一串红,更是啧啧称奇。
经过一番仔细确认,笔者发现这次展出的航天育种成果,除太空瓠子和太空一串红外,还有“神四”搭载的百合、兰花试管苗,96返回式卫星搭载的太空鸡冠花、太空麦秆菊等。这些品种花卉的尺寸一般都比常规品种要大很多,在花瓣的色彩、秆茎和株型上也大都有明显的变异。
老刘介绍,航天育种可以充分利用太空微重力、重粒子、弱磁场、高真空等特殊物理环境,诱导种子变异,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育种方法。
现场展板显示,航天育种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及前苏联,我国从1987年开始首次进行航天生物试验,至2008年“神七”成功飞行,共进行了23次试验,航天生物试验品种累计达到4500种,包括粮食、蔬菜、花卉等,其中已有40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
据了解,我国在航天育种领域,无论是实验数量、研究成果,还是机理研究的深度,都居世界前列。 (刘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