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余承勇 童顺尧)开化县村头镇菇农徐晓明原先在青岛种菇,今年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他看准发展势头,投资10多万元,回家乡承包了6亩农田,建起大棚种上了20万袋金针菇。据了解,如今在开化,像徐晓明一样回家生产的菇农已有300多户。
开化是我省食用菌生产重点县,全县有5000多户菇农在长三角、环渤海一带的大中城市种菇,去年生产总量达到1.65亿袋,产值实现5.04亿元,菇农获纯利3.19亿元。随着菇农收入有了一定积累,加上在外生活条件艰苦,近年来当地一些年龄较大的菇农开始转产转业,栽培规模增速开始放缓。
为稳定食用菌发展,今年开化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县内新建20万袋以上生产示范区,厂房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的,县财政一次性补助6万元;在县外新设立开化农产品专卖店,年销售开化农产品50万元以上的,每家店一次性奖励2万元。在政策推动下,今年开化农民纷纷重操旧业,食用菌生产再度升温,到9月底,全县已新增20万袋以上的规模食用菌基地4个,新发展种菇农户143户,预计全年食用菌总量增幅将达5%以上。